close


林家古厝是林徹古厝的厝邊,是水上鄉龍德村(十一指厝)裡另一間值得拜訪的傳統民居。
林家古厝的屋頂和林徹古厝相同都蓋起鐵皮,但是難掩簷下的木雕裝飾,和樣式特殊的丁掛磚牆

台灣的丁掛磚源自日本,丁是一個模具化的量詞,常見有一丁掛和二丁掛都在日本時代的台灣被廣泛運用在建築面材。
林家古厝的一丁掛磚的花色是日本人相當喜愛的窯變釉彩,「窯變」是瓷胎在燒窯中,表面的銅釉或鐵釉產生氧化還原呈現異色,
阿嬤特別一提,五六十年前她甫嫁來林家時,這些「太魯」亮到可以當鏡子,讓她印象深刻,如今阿嬤依舊對這片太魯讚不絕口。
說到「太魯」很多人都知道是指磁磚,其實太魯發音源於日語片假名,取自英文「
tile」,早期台灣所見的磁磚可是進口的高級貨...








水上│龍德村‧林家古厝
                                                                                                               攝影:
2013.03.10


林家古厝是林徹古厝的厝邊,是水上鄉十一指厝裡另一間值得拜訪的傳統民居。林家古厝的屋頂和林徹古厝相同都蓋起鐵皮,但是難掩簷下的木雕裝飾,和樣式特殊的丁掛磚牆,而我和90號林家古厝的機緣,正從這一見鍾情開始。

林家古厝的外觀比起林徹古厝相對樸實,木雕作工未見馬虎,簷廊的吊筒、雀替、通隨造型簡單也一應俱全,顯見當年屋主稍有財力。廳內原有太師椅,遭竊後改置長凳。
林家古厝的彩繪狀況斑駁,幾幅猶能辨識,門楣上畫財子壽三仙、郭子儀拜壽等題材。走進正廳後,可以發現過水廊的板門上有書卷圖,卷上書「松竹梅歲寒三友」、「桃李杏春風一家」,落款「昭和乙亥年  陽月拾四日吉置」,為1935年的作品。

林家古厝的牆基用了大量的窯變一丁掛。台灣的丁掛磚源自日本,丁是一個模具化的量詞,常見有一丁掛和二丁掛,一丁掛磚寬約
55公厘、長約110公厘,二丁掛磚寬約55公厘、長約230公厘,這些面磚在日本時代的台灣被廣泛運用。林家古厝的一丁掛磚的釉色類型是日本人相當喜愛的窯變釉彩,「窯變」是瓷胎在燒窯中,表面的銅釉或鐵釉產生氧化還原,讓作品呈現異色,譬如說林家古厝的窯變釉丁掛磚為藍中有白的疊色。阿嬤特別一提,五六十年前她甫嫁來林家時,這些「太魯」亮到可以當鏡子。說到「太魯」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是在指瓷磚,其實太魯發音是磁磚的日語片假名,取自英文的「tile」,從語言文化也能看出日本人帶給台灣的影響。

正廳的牆板可能是蔑仔壁
(竹編夾泥牆),外層敷以灰泥打毛並上綠彩,牆基則是磚砌,面貼窯燒一丁掛,這樣的裝修方式讓我驚喜,整體協調而高雅,我不經意為牆邊的長凳和腳踏車停下,這般老家的畫面雖然不讓人陌生,卻像一顆飛石在心中激起漣漪,又過了好幾分鐘我才轉移焦點。廳內的柱上都是安金的對聯,字字句句都透露出前人的期許,其中一對寫著「美輪美奐起鴻圖、肯構肯堂垂燕翼」,肯構肯堂是期望後輩能繼承父業,而其中的「垂燕翼」讓人聯想到林家古厝是否原是一棟有燕尾翹脊的房子?

阿嬤在院埕上曬著紅鳳豆莢,經她解釋才知道這是用來驅蚊的獨門秘方,鄉下的阿嬤都是生活智慧王。當我靠近記錄後,阿嬤伸手翻翻豆莢,那乾薄的豆莢摩擦出清脆悅耳的聲音。後來在阿嬤的大力介紹下,很榮幸能認識林徹古厝的屋主,一時宜蘭來的年輕人,成了街坊鄰居的心話題,在幾次歡笑聲中,我瞬間從客人變成老人家眼中的孫子,談天說地好不快樂。




延伸閱讀˙:《水上│龍德村‧林徹古厝》










#1
林家古厝的屋頂和林徹古厝相同都蓋起鐵皮,但是難掩簷下的木雕裝飾,和樣式特殊的丁掛磚牆。
旅行中最期待能找到喜歡的傳統建築,雖然這不是太偉大的計畫,田調犧牲很多休息時間,但是我很快樂。







#2
古厝明間深具特色,門楣的彩繪、棟架的木雕、和面貼窯變丁掛磚的牆堵,
簷柱的水藍色新漆是過年時屋主重塗的,搭配丁掛磚牆的藍彩,整體沒有太多違和。







#3
阿嬤在院埕上曬著紅鳳豆莢,經她解釋才知道這是用來驅蚊的獨門秘方,
當我靠近記錄後,阿嬤伸手翻翻豆莢,那乾薄的豆莢摩擦出清脆悅耳的聲音。







#4
林家古厝的配色其實是鮮豔的,只是風華洗盡,木頭還以原色。






#5
林家古厝的一丁掛磚的釉色類型是日本人相當喜愛的窯變釉彩,
「窯變」是瓷胎在燒窯中,表面的銅釉或鐵釉產生氧化還原,讓作品呈現異色,
觀察林家古厝的窯變釉丁掛磚應該是運用了銅釉產生銅藍和黑的疊色,花色典雅至極。






#6
這種面磚的上釉方法很像是滴釉,所以每塊紋路都是獨一無二。






#7
正廳步口棟架,彩繪斑駁卻意外使木雕返璞歸真。







#8
螭虎拱及蓮花吊桶,彩繪褪盡後,木作的深淺紋理和粗細刻線更表露無疑。
你有發現到螭虎拱的螭虎是反首的嗎?蓮花吊筒有雕出蓮蓬,你覺得像不像呢?






#9
雀替「錦雞茶」。






#10
「福祿壽」三仙送喜和「金玉滿堂」。







#11
正廳明間門楣上的彩繪之一「郭子儀大拜壽」,聽戲名就知道這是一齣非常吉慶的典故,
郭子儀拜壽是台灣傳統建築常見的題材,早期匠師會以民間非常耳熟能詳的故事為題來雕刻或是彩繪,
這些題材大抵上都具備忠孝仁義的醒世用途,而故事的摘要端看匠師的選擇,表現手法則取決於匠師能力。







#12
少見正廳中門門檻上有包覆鐵皮







#13
門鈸,台語常稱「門圈」,林家古厝的門鈸作伏羲八卦,邊緣作如意型,
老門鈸底下會墊著一塊麻布,一方面應該能保護門板,二來猜測布能止滑且增加門鈸的穩定性。







#14
林家古厝的正廳







#15
正廳左右通廊的板門上有書卷圖,卷上書「松竹梅歲寒三友」、「桃李杏春風一家」,
落款「昭和乙亥年  陽月拾四日吉置」,為昭和10年(1935)
的彩繪作品,相較林徹古厝的彩繪約晚五年。






#16
公廳內的老長凳,背倚著這片鮮豔如新的丁掛磚牆,恬美的像是一幅凝結的記憶,
我找不到更貼切的形容詞,來描寫心中觸動,直覺這是幸運的,因為這公廳的風格前所未見。
放肆想像更早的以前,長凳的位置是幾張漂亮的太師椅,或許當年灰泥打毛的板壁還未斑駁,
這些依稀可見的畫面印烙在林家人的腦海裡,從他們的口氣中感到有點不捨,偶爾恢復笑顏卻顯得釋然。






#17
正廳的牆板可能是蔑仔壁(竹編夾泥牆),外層敷以灰泥打毛並上綠漆。







#18
正廳的牆板可能是蔑仔壁(竹編夾泥牆),外層敷以灰泥打毛並上綠彩,牆基則是磚砌,面貼窯燒一丁掛,
這樣的裝修方式讓我驚喜,整體協調而高雅,我不經意為牆邊的長凳和腳踏車停下,
這般老家的畫面雖然不讓人陌生,卻像一顆飛石在心中激起漣漪,又過了好幾分鐘我才轉移焦點。







#19
門簪,用來固定門楣和連楹的構件,常作為葫蘆造型,有吉祥福祿之意。







#20
廳內的柱上都是安金的對聯,字字句句都透露出前人的期許,其中一對寫著「美輪美奐起鴻圖、肯構肯堂垂燕翼」,
肯構肯堂是期望後輩能繼承父業,而其中的「垂燕翼」讓人聯想到林家古厝是否原是一棟有燕尾翹脊的房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immy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