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我最愛的水果之中必有鳳梨,鳳梨俗稱王梨,音同旺來,名字很討喜。
這種水果相傳在清康熙年間自華南引入台灣,由於耐旱耐瘠少蟲害,很快便廣為民間種植。 
鳳梨的英文稱作Pineapple,這是當年歐洲探險家發現鳳梨時覺得很像是松果(Pine cones), 
而鳳梨在各地的名字各異其趣,新馬稱為黃果,中國及港澳稱其為菠蘿,菠蘿麵包就是因外皮相似得名。 
台灣鳳梨產地很多,盛名者有關廟鳳梨、大樹鳳梨、關山鳳梨,我故鄉宜蘭的二湖鳳梨更是我從小吃到大,
很多人都吃過鳳梨,台灣的鳳梨酥更是揚名國際,但是好不好奇鳳梨苗栽的樣子?鳳梨結果前有沒有開花? 
雲林石龜是個聚落四周都是無盡田園的老庒腳,如果幾次機會你只是路過,現在就從鳳梨田開始隨我慢遊….. 






#2
石龜車站被本地人戲稱是個只看得到天橋的無人小站,

笑談全台灣可能只有石龜人知道石龜車站的存在和位置。

石龜站現為無人看守的招呼站,從台一線路上便能看到月台上的白色跨軌天橋。 
其實石龜溪街曾經是嘉南平原的繁榮小城,可惜縱貫鐵路沒有經過聚落,早期亦無站點,
民國60年正式設立石龜站,然後這座簡易站營運始終不見起色,66年降為招呼站至今。
四月,石龜站矗立在新翠的稻海間,準備離站的區間車發出響鈴聲,在省道上都能聽到。






#3
隨心興起從石龜站沿著鐵路一路向北,於是理所當然的發現這片鳳梨田,
現在是鳳梨產季了嗎?我毫無頭緒,但想著夏天將至,那酸甜的冰鎮鳳梨,是我最愛的消暑甜點,一切就合理了。
火車忽駛而過,鐵道搭配著鳳梨田的景象在宜蘭未曾看過,差個幾秒,我的相機快門可能就趕不上這列自強號。






#4
看著那麼多鳳梨頭,想到當學生的髮禁,印象中從高中開始,男生總要抓個頭髮,
那時很嚴格,鬢毛長留不住,只能在頂上一搓毛用髮膠玩造型,常會被不識樂趣的長輩笑稱是鳳梨頭。
誰還記得上次被笑是鳳梨頭是什麼時候,或許這種回憶對現在少了髮禁的學生們來說已是個遙遠的故事。





#6
小時候和媽媽去菜市場,我總會樂在其中的找尋怪異的蔬果,像是雙胞胎草莓、雙胞胎香蕉,
長大後迷上花花草草,也喜歡挑一些雙頭的仙人掌、鳥巢蕨、百合球莖,更甚是並蒂蓮花或四分叢生玫瑰花,
曾幾何時,這樣的樂趣慢慢在生活中轉作了其他的驚喜,譬如說外食點了一份荷包蛋,結果送上來是雙蛋黃,
我會心一笑的樣子,只是因為想到很多美好的記憶,雙數總是讓人覺得圓滿,我想這顆鳳梨一定是DOUBLE旺!





#7
鳳梨的果實屬於「複合果」,圖上這一顆顆疣粒般的小果實未來都會長成一個完整的六角型果目,
現在看到的鳳梨皮其實是許多鳳梨花的萼片組成,未來這些萼片都會被成熟的果實擠壓到果目邊緣,
我們常在削鳳梨皮後,發現果肉上有很多整齊排列的小洞,這是每朵鳳梨花授粉後子房膨脹的結果。






#8
從一顆小鳳梨邂逅了鳳梨花,冠芽下的果實是一連串堆疊的花環形成的。






#9
仔細觀察鳳梨花,粉色動人,就像是一朵朵迷你的薑荷花,鳳梨花開越多代表鳳梨果目越多;
以前從沒認真想過鳳梨的果皮為什麼會顆顆分明,原來一顆鳳梨必須歷經數十次的開花結果才能誕生。






#10
葉緣滾紅邊的鳳梨頭充滿了觀賞價值,俯瞰時出現一幅絢麗的畫面,
在鄉下,我們常撿鳳梨頭去栽種,其實這是因為鳳梨頭是鳳梨的冠芽,
只是冠芽繁殖鳳梨的時間長,所以一般農場皆以鳳梨植株的裔芽為繁殖來源。






#11
以經濟作物而言,鳳梨地上的繁殖部位有三:冠芽、裔芽和吸芽,
冠芽位於鳳梨果實的頂端,有葉數多、容易發根等特性,但是容易爛心,且一顆鳳梨僅一枚冠芽,來源不足,
裔芽為果梗上的小芽,吸芽為葉和葉之間的出芽,通常農夫會在鳳梨收成後留著植株生芽在收割作為來年種苗。
只是我真的不知道裔芽和吸芽的種苗有什麼明顯差異,不知道從帶根不帶根會不會也是分辨芽種的一個方法。






#12
傳統建築中,鳳梨是一種非常吉利討喜的元素,時常作為水果盤的重點,
鳳梨雖然原產地在南美洲,生根台灣後已經是非常重要的經濟作物,日本時代台灣鳳山就創設了鳳梨加工廠,
鳳梨時至今日更是台灣的特色名產「鳳梨酥」的原料,逢年過節有大拜拜時供桌上少不了一粒金黃的大鳳梨,
鳳梨在台灣更因為諧音「旺來」而被傳藝工匠融入建築裝飾元素中,像是這面墀頭上有造型細膩的鳳梨交趾陶。






#13
在台灣,鳳梨廣受喜愛的程度從建築中也能得到驗證,像是這堵木雕中就細膩雕鑿出鳳梨的寫實造型。






#14
綜觀傳統建築彩繪中,不乏以食蔬水果為題的作品,其中更能看出各個年代的流行蔬果,
像是這幅油彩表現的蔬果圖中,以鳳梨居中,採對角線構圖,其他瓜果反是以陪襯為主。
從圖上我們還能看出早期的鳳梨是連果梗一併採收,這和現在鳳梨果實不帶果梗相比更是趣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immy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