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猴硐IMG_1199瑞三礦場.JPG

↗回想下午兩點半的鐵軌旁,又是一班沒人下車的莒光號,車長依然微笑揮手送車。
我不帶地圖,只是提早放棄對旅行的假設,這次我想好好拜訪,這個我錯身百次的城市。
聽說,秋天買下了白背芒,要他們盡情的開花跳舞,秋天還豪爽買下了侯硐,送給我ㄧ個寧靜的下午,
秋天請烈日先生偶爾躲進雲裡休息,然後囑咐我別趕路,呼吸這種煞不住的鄉愁,眼前似有嚮導闢徑。
我不是陌生人,只是我從小在火車窗裡看著你到現在,現在我才發現你好老,安靜的像是一張照片...





侯硐│山城‧芒花‧選煤場
                                                                                        攝影:2008.11.07         撰文:2009.01.06

回想下午兩點半的鐵軌旁,又是一班沒人下車的莒光號。不帶地圖,只是提早放棄對旅行的假設,這次我想好好拜訪,這個我錯身百次的城市。聽說,秋天買下了白背芒,要他們盡情的開花跳舞,秋天還豪爽買下了侯硐,送給我ㄧ個寧靜的下午,秋天請烈日先生偶爾躲進雲裡休息,然後囑咐我別趕路,呼吸這種煞不住的鄉愁。我不是陌生人,只是我從小在火車窗裡看著你到現在,現在我才發現你好老,侯硐你怎麼都不說話,安靜的像是一張照片,我只能靜靜看著你,紀錄你的憂傷。

黑色的油毛氈屋頂是反應侯硐多雨的大地色,感覺平淡的像是一片枯影,這就是黑金山城的表情。我寫不出詩來,廢墟的煤廠讓我沒有理性去沉澱,光線在破舊的鐵架上投影,耳中傳來月台的火車聲,今天午后在侯硐的旅人一個,我沒有遇到自都市逃出的旅客,我是山城遺跡裡唯一的朝聖者,懂事的我也想變的無知,想像眼前的運煤橋上穿梭的煤車,想像住在工廠裡的男人,熱情的招呼我進廠喝茶,然後由一位太太告訴我她的孩子考上了台北的學校,還撕下一張微皺的月曆紙,想像婦人描繪地圖給迷路的我…,我期待還能在這段黑金歷史走之前抓住時間的尾巴,我不想趕路了,我不想趕路了。

十一月七日傍晚五點半我始終一個人站在月台上,等著向侯硐道別,車長先生還會站在窗邊看著旅客搭上這班列車離去嗎?這是一個沒有在逃避歲月的城市,風輕輕吹了,打散我的鄉愁,在這空無一人的月台上,我不想向夜的冷求饒,因為這夜就像是山城裡的油毛氈一樣,熟悉的瘉合了殘破的選煤廠,一個隱身在這個遍佈零星火光山谷的童話工廠。


※侯硐地標瑞三選煤場和瑞三礦業

「瑞三煤礦位於瑞芳鎮侯峒,臨靠著侯峒火車站,礦區範圍達1,852公頃,前身是日治時期顏雲年與日本人木村久太郎合辦開採的「久年二坑」。開採之初僅支援金瓜石、九份地區所需要的燃料。不久,雲泉商會開採大粗坑煤礦、成立基隆會社,此坑即被併入會社,之後改名為「基隆會社瑞芳三坑」,也是日後「瑞三煤礦」名稱的由來。之後瑞三由煤礦聞人李建興向基隆會社包租,光復後在短暫移交工礦公司後,民國38年李建興即向工礦公司承購礦業權,一直到民國79年收坑為止。」                    摘自《台灣的煤礦》賴克富/劉英毓/謝嘉榮合著 p.56

1895年日本據台後宣佈礦產禁採,解禁開採後,採煤區自瑞芳延伸至侯硐。大正年間宜蘭線鐵路相繼竣工,        大正9(1920)127日猴硐站(現名侯硐站)通車【註2】,爾後日本財團大力介入台灣煤礦發展,促使侯硐礦區引進半機械化的採礦技術。早期侯硐瑞三礦業的前身為顏雲年與日人木村久太郎合辦開採的「久年二坑」,日後又改名為「基隆會社瑞芳三坑」,昭和9(1934)李建興成立「瑞三礦業公司」後承包瑞芳三坑後得到豐碩的煤產,遂讓出生平溪的李家和顏雲年顏家成為台煤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兩大家族。

現在在侯峒火車站旁的是龐大建築「瑞三選煤場」,即由李建興設立。瑞三礦區因為礦坑分散,很早就有使用機關車來運煤,並集中於瑞三選煤場,選洗後即可從侯硐車站以火車運輸出口。瑞三礦業是台灣總產量第一名的礦區,從光復後(民國35)開始至民國79年收坑為止,總產量達6,741,118公噸,民國五O到七O年,為侯硐瑞三礦業的鼎盛時期,民國59年瑞三員工合計有1,508人【註3】,戶數增加至900戶,人車來往頻繁,煤場的蒸氣和機械的運作聲,柴油機關車來回運送煤礦,這20年間為侯硐發展的黃金時期,侯硐聚落型態幾乎抵定於這個時期,瑞三礦業也留下了很多近代文化遺產,其中的瑞三選煤場和運煤橋,是最能表現侯硐煤礦歷史的地標。




1、油毛氈:一種鋪於屋頂上的防水材料,台灣北海岸雨水特多,鋪瓦頂維修頻繁,故這種較經濟的油毛氈頂頗多,在基隆和平島的八尺門、台北縣的九份常可見。施作方式是在桁條上釘緊密的椽條後,先刷柏油,再將油毛氈以滾筒壓實,兩塊連接時通常重疊五寸左右,同時將封簷板也封住。一般約鋪三到五層,其防水性才夠。─《台灣古典建築圖解事典》李乾朗著 p.156

2、參考台灣管理局《宜蘭線大事紀》網頁

3、民國59年瑞三員工人數合計有1,508人,在生產鼎盛時期,此地人車進初活動極為熱鬧,是個充滿蒸氣排放聲、機械運作聲與人聲喧嘩的地方,與現實的寂靜有很大差別。─《台灣的煤礦》賴克富/劉英毓/謝嘉榮合著 p.57

猴硐IMG_1080月台.JPG

(
1)回想下午兩點半的鐵軌旁,空無一人的月台,因為波浪狀的屋頂顯的活潑熱鬧。



猴硐IMG_1098站長.JPG

(
2)車長先生站在窗邊看著?而午後的光影在天橋上鋪成一列軌道,輕快迎接旅人的踏訪。


猴硐IMG_1117油毛氈.JPG

(
3)黑色的油毛氈屋頂是反應侯硐多雨的大地色,感覺平淡的像是一種自然,這就是黑金山城的表情。油毛氈是一種鋪於屋頂上的防水材料,之所以為黑色,因為表面有刷柏油的緣故。


猴硐IMG_1126基隆河.JPG

(
4)基隆河岸。


猴硐IMG_1232瑞三礦場.JPG

(
5)瑞三選煤場(圖左)位於基隆河階上,煤場的腹地不大,但緊鄰侯硐車站(圖右),運輸條件優良。


猴硐IMG_1259瑞三礦場.JPG

(
6)侯硐採煤地標物的瑞三選煤場。



猴硐IMG_1157瑞三礦場.JPG

(
7)瑞三選煤場渡過歲月的洗鍊,成為侯硐人心中的時光膠囊,也是台煤史上的重要採煤資產。


猴硐IMG_1170瑞三礦場.JPG

(
8)瑞三選煤場鐵道矗立在芒花海中。


猴硐IMG_1184瑞三礦場.JPG

(
9)芒草叢間的瑞三選煤場,衝著有這片藍天挺我,我決定踏入芒草間,近距離窺看瑞三選洗場。


猴硐IMG_1201瑞三礦場.JPG

(
10)瑞三選煤場。

猴硐IMG_1267瑞三礦場.JPG

(
11)「裕國產煤」瑞三礦業公司。


猴硐IMG_1177白背芒.JPG

(
12)白背芒。


猴硐IMG_1245野菰.JPG

猴硐IMG_1241野菰.JPG

(
13/14)野菰。列當科的野菰是一種寄生植物,常寄生於禾本科的根部,芒草、甘蔗都是禾本科常被野菰寄生的對象,野菰分布廣泛,花期在夏秋兩季,6月到11月都不難發現。


猴硐IMG_1450山路.JPG

(15)走在侯硐的山路上,像是回家一般,讓人好奇下一站熟悉的場景


猴硐IMG_1328鳥居.JPG

(
16)
侯硐神社的第一鳥居,材質為觀音石作。


猴硐IMG_1555山嵐.JPG

(17)傍晚的山嵐緩緩的湧現,淹沒了藍天和山的界線。 


猴硐IMG_1525猴硐坑.JPG

(18)猴硐坑。


猴硐IMG_1558運煤橋.JPG

(19)從基隆河的對岸對望選煤場和運煤橋,規模龐大,讓我聯想起宮崎駿「魔法公主」裡的工業城。


猴硐IMG_1556運煤橋.JPG 

(20)選煤橋上的鐵軌和遠方聚落的白煙,彷彿是選煤場內流露出的蒸氣,也感受到重重的運煤車在軌道上行駛的摩擦聲響。



猴硐IMG_1505裏白楤木.JPG

(
21)裏白楤木,11月的侯硐聚落或是基隆河岸都能發現,畫面很是驚喜。


猴硐IMG_1535貓咪.JPG

(22)侯硐的貓注視著走進後巷的我。


猴硐IMG_1491餘暉.JPG

(23)黃昏的陽光從山稜間灑下,層層疊巒的墨色山影,煞如一幅水墨畫。侯硐猶如谷中城,靜謐中充滿想像,運煤橋和選煤場雖然風光不再卻風景依舊,繼續為侯硐人製造記憶中光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immy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