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高賓閣在昭和時期原作為藝閣使用,很多世居小西街的舊城人都曾看過或耳聞其風華,
一位住在竹篙市裡30年的廖太太說:「政府今年要拆沒拆,攏是有人暗中阻擋...菜店仔怎麼變古蹟?」。
而坐在家門口吹風的陳老太太卻回憶起二戰爆發,高賓閣龐大建築量體曾是空襲目標,
最後飛彈卻意外擊中今天距離高賓閣一百公尺遠的櫻山大飯店的位置,當時那裡都是民房住著人...,
只是老太太突然沉默了會,失神似的沒把故事說完,我不忍追問,把沒聽完的結局留給了未來。







彰化│高賓閣‧鐵路醫院
                             攝影2010/07/17

彰化鐵路醫院是台灣昭和時期的前衛風格建築的代表,建立於昭和12(1937),原作為藝閣「高賓閣」,光復後經鐵路局收管,改設「鐵路醫院」;醫院關閉後,由婚紗公司承租,陳陵路的居民記憶中當時的招牌寫著「白金漢宮」,始終沒有一個名子陪著這棟老房子走到最後。從高賓閣、鐵路醫院到白金漢宮,那些沉積在歲月裡的名字,成為這棟房子的基因,今天人們再度談起他的時候,異口同聲形容這裡將是一片停車場,場子裡可以停很多車,車多人多以後陳陵路上就熱鬧了…。然而,前方二十公尺遠也有一大片停車場,那片空地是用拆除萬芳老戲院換來的,可是車子停滿了人潮卻留不住,永安市場裡的老居民對我們感嘆說:「那裡還是戲院的時候好熱鬧」,到底老建築是城市發展的釘子戶,還是舊城再造的試金石?鐵路醫院二選一的爭議迄今未果。

717日早晨,我從容的步行抵達了這棟房子,並循著安全梯走進了屋內。風裡的水氣味越來越重,那雲裡亂綻的雷光,終於趕出一陣暴雨,而我坐在上下疊窗的小窗台,伸手感受這雨水的不安,冷冷中夾帶著刺痛。一場暴雨改變了旅行的節奏,最後我放棄假設,下一站就決定和高賓閣一起期待天晴。

 

試述高賓閣的建築格局與背景

高賓閣
(鐵路醫院)整體建築分左右兩區,右區為回字型建築,樓高三層,頂樓無蓋,天井很大,一樓迴廊到天井間需經過一道拉門。回字建築前半部為玄關,有X型樓梯可通往二樓,為主要通道,後半部有之字型樓梯可直通三樓閣樓。左區樓高兩層,帶有木作桁架屋頂,外覆鐵皮,並設三角氣窗,屋頂以高凸的山牆作收,這座山牆讓高賓閣的外觀不對稱,成為建築元素中最鮮明的特色。二樓左區大量開設圓窗,目的增加採光,又其空間寬敞,隔間甚少,過去可能為藝閣表演或宴席重要場所。高賓閣光復後曾作為鐵路醫院使用,內部隔間改變甚多,但外觀仍保留了日治時期高賓閣創建時原味設計,從一米七的視角向上看去,這是一棟擁有美麗不對稱山牆的建築,搭配二樓立面的小圓窗,和整齊排列的上下疊窗,整體造型頗似船艙,風格前衛,讓人好奇高賓閣創建於昭和12(1937)的時代背景。

彰化在明治42(1909)廢廳後,併入台中廳,雖然明治41(1908)新竹到高雄的縱貫線已全線通車,然而彰化發展的契機卻開始於台中段海線的修築;由於台中山線勝興段的坡度過陡,不利貨運,造成貨物囤積車站無力輸出,爆發「滯貨事件」,總督明石元二郎因而決意興建海線疏運,不顧台中市民激烈反對。大正10(1922)海線全線通車,貨運自此行經竹南(或彰化)改走海線,運輸效益大為改善。由於彰化位於山線和海線的交匯點,取代台中成為西部平原的客運和貨運的交通中樞,十年後,彰化郡內的彰化街在昭和8(1933)正式升格為州轄市,地位同現今直轄市,彰化市發展至此已經規模完備。1930年代,彰化人口更突破一百萬,成為中部第一座大城,想像一下當時彰化作為西部平原的運輸核心,南北政商名流集匯於此,各式燈紅酒綠的產業必然隨之興起,創建於昭和13(1938)的高賓閣,是否正象徵著城市偉大的過去?

剖析昭和13(1938)高賓閣的前衛風格,可能源自新藝術主義,把鳥、獸、各式物體簡化成曲線融入建築語彙,於是高賓閣疑似船型的外觀可以得到解釋,但是船型的造型十分精簡,設計強調立面的平整,和水平線條的流暢,反而凸顯出表現主義的特色,只是如果要用一個主義來形容高賓閣的建築風格,吸收了新藝術、表現主義的「現代主義」可能是不錯的解釋,現代主義反對保守,講求機能,都是高賓閣建築的獨特性。

 

「菜店仔怎樣變古蹟?」居民如是說

高賓閣在昭和時期原作為藝閣使用,很多世居小西街的舊城人都曾看過或耳聞其風華,街口的老人回憶說當時店裡都是藝旦,由於見證藝閣歷史的耆老當時都只是孩童,一時間沒有人能詳述高賓閣究竟為何種場所,有人說是名流騷客品酒看藝的雅憩場所,大眾說法則多指其為菜店仔、灶腳間、查某間;一位住在竹篙市裡30年的廖太太說:「政府今年說要拆沒拆,攏是有人暗中阻擋菜店仔就是菜店仔,菜店仔怎樣變古蹟…」。廖太太是雲林崙背人,年輕時常從雲林搭車到彰化竹篙市的布行批布,約莫民國59年(1960)市場大火,竹篙市走入歷史,但是曾經見證榮景的廖太太抱持希望,二十年前花了百萬元買下鐵路醫院前的店面賣服飾,生意慘淡。

利用買一杯蔬果汁的時間,和冰果店的老闆談起保存問題時,老闆擔心說錯話,低頭專心榨果汁,也許在地居民被關心太多了,所以總是無言笑著。老闆走出冰果櫃後看著鐵路醫院說:這也要看政府安抓規畫才好。

一位坐在永安市場媽祖廟的老先生直說這棟房子都活了七十幾年了,如果是人能活到這時候就算長壽了,何況是房子。旁邊的老人家初聽到這話時一陣沉默,表情猶豫。老先生說著提起被拆除的彰化神社時,大家的話匣子就打開了,一時間這圍坐著的老人像是想起日語似的,教我神社的鳥居叫做「とりい(torii)」,他們說那參道上的torii真美,如果還在一定比現在的公園更好。

文化,無論好壞都在考驗著人們的COMOM SENSE,只是全台類似高賓閣的大型酒家,多已不存,如果我們願意多花一些時間認識他,以珍貴的消費地景作為文化保存的依據,歷史就不用教課書來填塞。

坐在家門口吹風的陳老太太回憶起二戰爆發,高賓閣龐大的建築量體曾是空襲目標,最後飛彈卻意外擊中今天距離高賓閣一百公尺遠的櫻山大飯店的位置,當時那裏都是民房還住著人,老太太突然沉默了會,失神似的沒把故事說完。我不忍追問,天色逐漸昏沉,原本聚集在鐵路醫院騎樓下辦活動的小西文化協會的人群散去,我沒有打算再摸黑拍照,於是老太太的兒子指著路口推薦我們去嘗嘗阿璋肉圓,老太太笑著揮手,我順著時間離開,把沒聽完的結局留給了未來。

 

 
彰化高賓閣‧鐵路醫院:彰化市陳陵路228號(貓鼠麵斜對面)



2010/07/24~25
彰化 
2010.07.24鐵路醫院→銅鐘圓仔冰→西門福德祠→彰化威惠宮→鐵路醫院阿璋肉圓 
2010.07.25元清觀→彰化孔廟→木瓜牛乳大王→銀橋→公會堂(300D畢業)


好文推薦:

印海寺的奇想如是說《拯救陳陵路228號─彰化鐵路醫院》

樂風的民藝筆記《醫院救人難救已》

島上旅行‧Jimmy Island:《彰化│高賓閣‧王氷淇‧棟札》

打鹿文史工作室:《1945年4月18日彰化市區與火車站遭美機轟炸圖》     文中圖(5)可以看到高賓閣





彰化鐵路醫院是台灣昭和時期的前衛風格建築的代表,
建立於昭和
13(1938),原作為料理店「高賓閣」,鄰近彰化火車站;
光復後經鐵路局收管,維持原貌,並設立診所,再擴大為「鐵路醫院」。





從一米七的視角向上看去,這是一棟擁有美麗不對稱山牆的建築,
搭配二樓立面的小圓窗,和整齊排列的上下疊窗,整體造型頗似船艙,
風格前衛,讓人好奇高賓閣創建於昭和13(1938)的時代背景。






大小圓窗和上下疊窗。弧型(圓)和水平線條是昭和時期建築常出現的幾何元素。





從高賓閣、鐵路醫院到白金漢宮,
那些沉積在歲月裡的名字,成為這棟房子的基因,
今天人們再度談起他的時候,卻異口同聲形容這裡將是一片停車場。





彰化鐵路醫院(高賓閣)的廢存問題不斷在選情時操作,
造成當地居民對政治人物的口頭支票十分反感,
圖為鐵路醫院騎樓下的競選文宣,標題「搶救」迄今看來格外諷刺,
彰化鐵路醫院的奪還大戰正在延燒,只怕哪天我們都是輸家,輸給政治和財團。





鐵路醫院的小貓,好奇我手上這台單眼。





居民指認這是鐵路醫院的太平間。





高賓閣外牆上有爬牆虎盤據,由於爬牆虎根部上的吸盤據有破壞性,
容易對建築物的表面洗石子造成裂縫,如果要建物立面綠化,薜荔對裝修面材的維護更安全。





進入鐵路醫院後,光線幽明的蛻變,加深視覺的指引,
我們像是大海中的舢舨,開始注意眼前的線索,發覺寶藏的藏所。





1930年代,彰化人口突破一百萬,成為中部第一座大城,
想像一下當時彰化作為西部平原的運輸核心,
南北政商名流集匯於此,各式燈紅酒綠的產業必然隨之興起,
創建於昭和
13(1938)的高賓閣,是否正象徵著城市偉大的過去?
圖為高賓閣玄關的X型梯。





一個文化,無論好壞都在考驗人們的common sense,
更何況我們總是在都市更新的潮流下,用歷史的血汗來折抵出一塊空地,
回憶無法言痛,而建築就是時代的容器,反映出歷史的表情、和土地的深度。






光線是鐵路醫院最迷人的元素,
雖然室內昏暗,透過相機長時間的曝光,
可以製造出一種眼睛無法閱讀的時空感。
這種經由相機的快門速、人類審美的直覺,
在現實的合理想像下,捕捉到緩慢的光速,魅力無價。





高賓閣右部建築成回字型,中間保留通透的天井,
目前頂樓加蓋鐵皮,所以天井內光線詭譎,充滿神秘感。



 

斑駁的牆面,就像是一本掉了書皮的冊子,
重新裝訂後,書本的價值依舊原味動人。

 


二樓迴廊。靠天井一側大量開窗,雖然在室內光線仍十分充足。





二樓迴廊。





塗滿粉紅油漆的上下疊窗。
粉紅油漆可能是婚紗店時期業者留下來的裝修遺跡。






藍色油漆的上下疊窗。
台灣光復後有大量木造建築都是選用藍漆,
以宜蘭而言,監獄門廳、天送埤車站、許多學校的老門窗都是藍漆,
藍漆會是鐵路醫院時期留下來的嗎?



兩種門栓的痕跡。 




藝閣的奇想、老醫院的回想、和白金漢宮的幻想,
健忘的人們,誰能想想這棟房子的榮景...。





充滿時代的速度感的圓窗,
曾經大量流行於1930年代到1960年代以前。






二樓的大小圓窗和上下疊窗,讓室內充滿光影變化的趣味。








高賓閣的連續圓窗,增加室內的採光,和牆面的變化性。







綠色的窗。





高賓閣二樓的屋架和已經鏤空的天花板。





當同行的朋友因堅持歷史不能剩下回憶,正積極的刺激腦細胞開發空間創意,
而我異常的冷靜,注視他談及未來憧憬的表情,這是我選擇記憶鐵路醫院
的一個畫面;
很多故事單純的只需要一個人靜下心來傾聽,就像是鐵路醫院,
無論你記得他曾是酒店、或是醫院、婚紗店,這裡都是我們思想
迴路連接的母體,
而文化保存就像真實之書,一頁頁引導我們投注生命去期待結局,
鐵路醫院的明天,大家約定好就一起迎接!





風裡的水氣味越來越重,那雲裡亂綻的雷光,終於趕出一陣暴雨,
而我坐在上下疊窗的小窗台,伸手感受這雨水的不安,冷冷中夾帶著刺痛。
一場暴雨改變了旅行的節奏,最後我放棄假設,下一站就決定和高賓閣一起期待天晴。





由於屋頂漏水,下雨時屋內傳出幾處響亮的滴水聲,引人注意,
意外的當雨水打濕了地坪,還原磨石子地板的繽紛色澤時,
我們都蹲低下來,用謙卑的姿態舉起鏡頭,拍下這值得紀念的一方驚喜。





高賓閣三樓樓閣儲放幾具人型模,初來乍看真的是「嚇死輪」,
這是婚紗店時期留下來遺跡,成為高賓閣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景點。






高賓閣三樓的人型模,這種氛圍比當代美術館的前衛藝術更讓人懾服。





鐵皮屋頂上作有三角窗,圖左就是高賓閣立面不對稱的山牆。
綠色鐵皮覆蓋的空間原為通透的天井。





高賓閣的右半部建築成回字型設計,
中間留有天井,
一樓迴廊到天井間需經過一道拉門。









一位坐在永安市場媽祖廟的老先生直說這棟房子都活了七十幾年了,
如果是人能活到這時候就算長壽了,何況是房子。
旁邊的老人家初聽到這話時一陣沉默,表情猶豫。
老先生說著竟然提起被拆除的彰化神社時,大家的話匣子就打開了,
一時間這圍坐著的老人像是想起日語似的,教我神社的鳥居叫做「
とりい(torii)」,
他們說那參道上的torii真美,如果還在一定比現在的公園更好。




站在鐵路醫院前,八卦山上的大佛清晰可見。




銅鐘圓仔冰過去都在鐵路醫院旁擺攤,
今年在陳陵路上開店,口味依舊原味,
銅鐘圓仔冰和阿璋肉圓是陳陵路上兩大美食招牌,
吸引不少小吃美食家前來嘗鮮。




鐵路醫院對面的竹篙市。
一位住在竹篙市裡30年的廖太太說:
「政府今年說要拆沒拆,攏是有人暗中阻擋
菜店仔就是菜店仔,菜店仔怎麼變古蹟…」
廖太太是雲林崙背人,年輕時常從雲林搭車到彰化竹篙市的布行批布,
約莫民國59年(1960)市場大火,竹篙市走入歷史,
但是曾經見證榮景的廖太太抱持希望,
二十年前花了百萬元買下竹篙市舊址開店賣服飾,生意慘淡。





高賓閣雖然在光復後一度改為鐵路醫院,但建築正面的不對稱設計中的經典山牆和圓窗都被如實的保留置今。
高賓閣是一幢帶有濃烈表現主義風格的建築,表現主義強調造型中的流暢、突顯時代的速度感,
有別於日據大正年間本島盛起的巴洛克主義,建築裝飾化繁為簡,空間更強調機能。
圖為從竹篙市背後拍攝高賓閣的山牆,這一棟造型醒目的老房子過了七十多年了至今還是本地地標。




鐵路醫院前方二十公尺遠有一大片停車場,
那片空地是用拆除萬方老戲院換來的,可是車子停滿了人潮卻留不住,
永安市場裡的老居民對我們感嘆說:「那裡還是戲院的時候好熱鬧」,
戲院永遠埋葬在這個瀰漫都市更新的文明假象裡,
停車場旁的一棟樓高三層樓的磚造建築,
屋面上的「萬芳茶莊」四字還是泥塑作品,
夾在水泥樓房間,樸實的紅磚色反而突兀...異樣...?
到底老建築是城市發展的釘子戶,還是舊城再造的試金石?
這樣二選一的爭議迄今未果,並在台灣不斷上演,笑話和佳話都有。




具昭和時期的簡潔風格的街屋。




鐵路局彰化行車人員宿舍,宿舍門口是60~70年代相當盛行的折板造型。
宿舍位於彰化鐵路醫院(高賓閣)屋後,圖右綠色高塔為水塔。




小西街上的三和大旅社門匾。




坐在家門口吹風的陳老太太回憶起二戰爆發,高賓閣龐大的建築量體曾是空襲目標,最後卻擊中附近的民房(今櫻山大飯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immy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