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認識崙背是在20078月夏天,當時我們幾個大學同學熱血的計劃從中壢一路騎車南下鹿耳門,
為了迎接雲林戰友加入,我們曾經短暫停留崙背,在此品嘗下港出名的阿火肉圓,順道參拜崙背奉天宮,
同時我拍下三帖照片,其一是奉天宮的龍堵交趾陶,原因出自欣賞飛龍穿天而降的姿態,歸功匠師手路靈巧!
三年過後的夏天,赫然自雲林朋友的部落格中得到訊息,關於崙背奉天宮彩繪重修時,臨時撤換舊龍堵一事;
於是十月的雲林旅行或多或少因此刻意安排重回崙背,懷著滿心不捨,隨著里程數累進,逼近真相的臨界點...





  
崙背│奉天宮‧綠色隧道
                                                             攝影:2010.10.30


認識崙背是在
20078月夏天,當時我們幾個大學同學熱血的計劃從中壢一路騎車南下鹿耳門,此時東台灣業已發布陸上颱風警報,我們無畏風雨的追夢,為了迎接雲林戰友加入,我們曾經短暫停留崙背,在此品嘗下港出名的阿火肉圓,順道參拜崙背奉天宮,同時我拍下三帖照片,其一是奉天宮的龍堵交趾陶,原因單純出自欣賞!三年過後的夏天,赫然從雲林朋友的部落格中傳出訊息,關於崙背奉天宮彩繪重修,並撤換舊龍堵一事,於是十月的雲林旅行或多或少因此刻意安排重回崙背,帶著滿心不捨,隨著里程數累進,逼近真相的臨界點。

奉天宮是崙背本地的信仰中心,主祀天上聖母,配祀神農大帝、註生娘娘、福德正神,係創建於清嘉慶二年
(1797),因緣際會同年吳沙率鄉勇成功入墾蘭陽平原,或許崙背奉天宮和頭城慶元宮這兩間媽祖廟會是同期設立。相傳清嘉慶初年本地乾旱五穀歉收,又遭逢瘟疫,民不聊生人心恐慌,莊內有識人士廖清新仕紳提議,迎請湄洲媽祖聖駕遶境辟邪,祈安植福。媽祖神威顯赫,疫情逐漸消跡,居民感念媽祖恩惠,遂於嘉慶二年闢建茅草屋供奉聖像,定名「奉天宮」。光緒13(1887)地方五穀豐收,鳩資募田,重修廟宇和組立鼓樂以頌神祈福,廟前有一石碑「奉天宮重整仝立碑記」明載「天上聖母,茲歷載以來,五谷豐登,且有各處誠敬善信人等感德之恩,是以鳩集捐題緣金艮創業募田,設立鼓樂助神聖之英靈庇祐,護福無疆…光緒拾叁年季仲月穀旦置」可茲紀念。

昭和
6年奉天宮全殿大舉改築,昭和7(1932)正殿竣工,正殿有壬申年(1932)眾信士誌慶的「母儀稱聖」匾、胡金標捐贈一座石香爐、邱阿枝等人敬獻的籤筒,懸掛三川殿內的「輔國庇民」匾則同年由信士李昆秘獻立。昭和9(1934)前殿完工立碑,廟貌抵定為兩殿三開間,今見之木構、石雕作品悉數完成。廟內木作素雅,以結構性的大木為主,點綴部分的雀替、通髓和獸座,雕工古樸,風格近人。三川殿的透雕花窗龍邊作麒麟、鳳凰、牡丹,麒麟為靈獸之王、鳳凰為百鳥之王、牡丹為百花之王是故為「三王圖」;虎邊作錦雞、茶花、鶯雀、雄獅,我想解釋為「錦雞茶」和「英雄會」的組合亦可。

石作以獅對和龍柱最為精彩,雖無匠師落款,然龍柱上的小天使是惠安峰前蔣九
(蔣阿九)師傅特色手路,可比較蔣九在台北頂泰山巖的作品(昭和9年1934)。話說蔣九隨同父親蔣匏於昭和7年來台承攬麥寮拱範宮的打石工程,同年崙背奉天宮重建,或許奉天宮是蔣九師傅在雲林獨自負責石雕事業的濫觴。

2010
7月,崙背奉天宮進行三川殿彩繪重修工程,期間廟方意外撤換龍堵交趾陶之舉,驚憾不少關心雲林的朋友,據悉過程撲朔迷離,廟方態度保留,外人不便過問。一件雲林境內最美的交趾陶龍堵佳作突然下落未明,知者不敢言,不知者還因廟貌革新而新舊不分,只是新的龍堵是要創造「完璧歸趙」的假像,抑或「亡羊補牢」的手段,難道崙背媽從沒看在眼底?所謂近廟欺神,奉天宮出賣的豈止是一面老壁堵,兩百年來先賢眾紳胼手抵足齊心經營的有形資產與無形精神,儼然出現一道缺憾。

離開奉天宮後,雲林的朋友建議帶我到崙背豐榮一帶的綠色隧道散心,那是台
154縣道上的美景,大樹夾道枝葉扶蔭,筆直的林道上閃爍著夕光,盡頭是綿延不絕的青綠,填滿車窗前的所有視角。這些優美的行道樹是孟加拉榕,原產印度,據說以前154縣道上原來種植的是木麻黃,受韋恩颱風重創才改種孟加拉榕,短短二十年歲月,蔚然成林,一片片革質大葉能抗風遮陽,開車在這全長4公里的綠廊中,滿懷期待的像是誤闖龍貓隧道的小孩,而我終究認清這般雀躍僅僅因為喜愛大自然的天性。我們在中途折返,任性的保留一點距離給私自想像的終點,而時間是無法逆旅的單行票,當夕霞隱沒西方的天,我正在寧靜的夜路上,再一次告別崙背....

 


 
 

延伸閱讀

1、《蔣九仔》 出處:台灣大百科全書
2、《惠安蔣阿九》出處:台北人
3、《雲林找古廟之六  崙背奉天宮》、《崙背奉天宮的龍堵老腳趾陶被換掉了》       出處:「戲古達人部落」 喜開郎著 
4、《崙背奉天宮》  出處:美美美旅遊網
5、崙背奉天宮 官方網站  (這是近年台灣廟宇中我最喜歡的一個官方網頁,資訊淺顯易懂,操作方便,可見製作用心)


地址:雲林縣崙背鄉東明村中山路280號



2010.10.30~31雲林行
2010.10.30鱉潭莊趕宅埔南荷蘭公廟蔡厝農場2號井虎尾合同廳舍虎尾興隆毛巾工廠崙背奉天宮崙背綠色隧道
2010.10.31:虎尾第一街→虎尾貨物掛→虎尾鐵橋二期稻→虎尾驛→虎尾圓仔冰第一零售市場鱉潭莊宅→箔仔寮漁港








#2
告別虎尾興隆毛巾觀光工廠後,我們開車沿著糖鐵軌道回想幾些風景,
一路向北後,崙背是今日的終點,我想念崙背媽祖廟,聽說那裡還有一條美麗的綠色隧道。





#3
崙背中山路的街屋隨著道路拓寬幾盡消失,少數倖存的街仔厝,守著落沒的大街,
這些風中殘燭的老房子,外皮斑駁仍難掩往日光彩,為想懷念的人留下以管窺天的機會。





#4
雅致纖細的欄杆像是跳棋、尖螺,又像是小喇叭,欄杆纖細富層次的外型讓人驚喜。





#6
奉天宮是崙背本地的信仰中心,主祀天上聖母,配祀神農大帝、註生娘娘、福德正神,係創建於清嘉慶二年(1797)
因緣際會同年吳沙率鄉勇成功入墾蘭陽平原,或許崙背奉天宮和頭城慶元宮這兩間媽祖廟會是同期設立。
相傳清嘉慶初年本地乾旱五穀歉收,又遭逢瘟疫,民不聊生人心恐慌,莊內有識人士廖清新仕紳提議,
迎請湄洲媽祖聖駕遶境辟邪,媽祖神威顯赫,疫情逐漸消跡,居民感念媽祖恩惠,遂建屋供奉聖像迄近。






#7
崙背奉天宮的山牆和燕尾在藍天下的襯托下,蜿蜒線條和顏色鋪張更顯得戲劇性,
我很喜歡在藍天時後特別來紀錄這些古建築,彷彿能在光影變化下,更強烈的感受出空間層次。






#8
山牆下的郵筒,讓我回想已經有多久沒有親筆寫封信,那種寄信和收信的不安和快樂似乎是好久以前的故事了,
然而對我而言,那段忙著寫信交筆友的年輕歲月裡,比起用網路或手機來說,看似落伍的寫信卻更容易感到人情味。





#9
油漆斑駁的紅磚牆。





#10
20078月15日,我風塵僕僕的自中壢騎車來到崙背,和崙背媽祖廟的龍堵有過一面之緣。
2010
7月下旬,崙背奉天宮進行三川殿彩繪重修工程,期間廟方意外撤換龍堵交趾陶之舉,
驚憾不少關心雲林的朋友,據悉過程撲朔迷離,廟方態度保留,外人不便過問,果真世事難料。
壁堵的左右對聯如此呼應龍邊如此讚揚龍的地位和人們的喜好:「門登千仞任飛騰、名列四靈隨運用」。





#11
舊龍堵的交趾陶壁飾為日據昭和年改建的成果,作品生動眾所樂道,惜匠師未明;
蒼龍破天而降作工細膩,龍鱗到水波無一不精美,絕對是雲林古廟的交趾陶壁堵的名品!  jo53333攝影





#12
一件雲林境內最美的交趾陶龍堵佳作突然下落未明,知者不敢言,不知者還因廟貌革新而新舊不分,
只是新的龍堵是要創造「完璧歸趙」的假像,抑或「亡羊補牢」的手段,難道崙背媽從沒看在眼底?
所謂近廟欺神,奉天宮出賣的豈止是一面老壁堵,兩百年來先賢眾紳胼手抵足齊心經營的資產儼然出現一道缺憾。






#13
三川殿龍邊泥塑的麒麟堵,模樣可愛。





#14
廟內木作素雅,以結構性的大木為主,點綴部分的雀替、通髓和獸座,惟雕工樸拙,風格平實。
三川殿的透雕花窗龍邊作麒麟、鳳凰、牡丹,麒麟為靈獸之王、鳳凰為百鳥之王、牡丹為百花之王是故為「三王圖」。






#15
三川殿門口的石獅五官擁擠、開八字嘴,是光緒中期後的石獅風格,此石獅完成於日據昭和年間。





#16
崙背奉天宮的三川殿的抬樑式棟架上多了二根橫樑,用來懸掛許多香環,古意盎然。





#17
石作以獅對和龍柱最為精彩,雖無匠師落款,展露典型的惠安峰前一派的石雕風格,疑似為蔣九作品。
昭和7年(1933)蔣九隨父受邀來台至麥寮拱範宮打石,昭和11年(1936)暫居大埤,後又落籍土庫,
同年承攬土庫順天宮石雕,豐原蔣泉和(前殿)和蔣九(正殿)兩方合作,一前一後相得益彰。
今西螺老街上的惠安石店即蔣九所開設,傳子蔣文峰,至第三代蔣國振,百年風華值得走訪。





#18
龍柱上的小天使是惠安峰前蔣九(蔣阿九)
師傅的特色手路,可比較台北頂泰山巖龍柱。
話說蔣九隨同父親蔣匏於昭和7
年來台承攬麥寮拱範宮的打石工程,同年崙背奉天宮重建,
或許奉天宮是蔣九師傅在雲林獨自負責石雕事業的濫觴,將能作為研究蔣九手路的早期依據。






#19
台北頂泰山巖前殿龍柱上刻有小天使,乃惠安峰前蔣阿九師於昭和9年(1934)的作品,
頂泰山巖的石雕為其重要的代表作,細節頗豐,殿內有數件全台獨一無二的石雕值得細細品味。






#20
昭和6年奉天宮全殿大舉改築,昭和7(1932)正殿竣工,正殿有壬申年(1932)眾信士獻立「母儀稱聖」匾。
據說這塊匾額當年慶成時曾遭人阻止沒有懸掛在神殿內,光復後始公開安置。另有一說指此四字應為「母儀稱靈」。





#21
昭和
7(1932)正殿竣工,胡金標捐贈一座石香爐,另有邱阿枝等人敬獻的籤筒。






#22
昭和
7(1932)的正殿捲棚的木雕作品,通髓和獸座的雕工古樸,風格近人。   jo53333攝影





#23
當我們開始邁進下一個民國百年之際,人們是否能有更大的包容來看待歷史更迭的孰是孰非,
每一個破壞性的政策背後的政治意圖每每不暇而喻,從大日本帝國為了鞏固戰爭資源在台灣推行寺廟整理和皇民運動,
國民政府在轉進台灣後,為了重振黨政旗鼓,全面改革幣制、放領農田;中日斷交後,更由政府發文清除日治遺跡洩恨。
這年是民國63年(1974)由內政部發佈「清除台灣日據時代表現日本帝國主義優越感之殖民統治紀念遺跡要點」一文,
許多今日看來價值珍貴的紀念碑、神社、銅像、或文本資料被大量串改、破壞更甚全面遺除,案例在全台各地比比皆是。






#24
光緒13(1887)
地方五穀豐收,鳩資募田,重修廟宇和組立鼓樂以頌神祈福,
廟前有一石碑「奉天宮重整仝立碑記」明載「天上聖母,茲歷載以來,五谷豐登,且有各處誠敬善信人等感德之恩,
是以鳩集捐題緣金艮創業募田,設立鼓樂助神聖之英靈庇祐,護福無疆…光緒拾叁年季仲月穀旦置」可茲紀念。






#25
離開奉天宮後,雲林的朋友建議帶我到崙背豐榮一帶的綠色隧道散心,
那是台154縣道上的美景,大樹夾道枝葉扶蔭,筆直的林道上閃爍著夕光,盡頭是綿延不絕的青綠。






#26
這些優美的行道樹是「孟加拉榕」,原產印度,據說以前154縣道上原來種植的是木麻黃,
受韋恩颱風(1986)重創才改種孟加拉榕,短短二十年歲月,蔚然成林
,一片片革質大葉能抗風遮陽兼具觀賞價值。






#27
林蔭夾道的孟加拉榕簇擁著歡迎來往崙背的人們,綠意填滿車窗前的所有視角。





#28
奔馳在這綠廊中,滿懷期待的像是誤闖龍貓隧道的小孩,
而我終究認清這般雀躍僅僅因為喜愛大自然的天性。
我們在中途折返,任性的保留一點距離給私自想像的終點...






#29
崙背朋友鄰居家的雨棚下的石器,稱作「石轆」是台灣清代時期的糖部遺物。





#30
時間是無法逆旅的單行票,當夕霞隱沒西方的天,我正在寧靜的夜路上告別崙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immy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