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走到下六股門牌,地名的「股」字意指早期墾民用集資合股來開闢磺溪平原的方式。
是日艷陽高照,我闖進一片蕃薯田,感到腳下的砂土特別鬆軟,每一步都要加倍抵抗地心引力。
赫然發現眼前的田地到底是一棟背倚竹圍的三合院,然而看似平淡的紅磚厝卻讓人心有所感的靠近,
旅行中永遠都有無法預料的風景,就像是我們可能會因為一隻貓而陌生對街角留下回憶。
古厝前有座水橋,靜謐的導水灌溉。我蹲低身子平視,眼下的水橋和古厝美得愜意極了...




金山│下六股古厝‧大樹公‧大冠鷲                                                       攝影:2011.05.29


從下三股走到下六股門牌,這裡的地名都有一個「股」字,股是指早期用集資合股的方式來開墾磺溪平原,這些偉大的拓荒故事最後變成了地名,未被時代遺棄更甚成為了歷史的活化石,提醒子孫「土地無價」!五月在下六股的田地上盡是新植的蕃薯藤,蕃薯是台灣相當有名的作物,幾乎是戰後長大的孩子最深刻的食物,回想在宜蘭後廍長大的母親說過以前三餐都會吃地瓜簽,家裡沒菜就去摘地瓜葉來吃,蕃薯藤都拿去餵豬母吃,而小孩最喜愛的零食就是去田裡挖不要的小蕃薯去焢窯,這群蕃薯囝仔難忘的滋味傳承到習慣城市生活的我而言,成了家的味道。

我闖進一片蕃薯田,感到腳下的砂土特別鬆軟,每一步都要加倍抵抗地心引力。是日艷陽高照,表土的溫度隔著鞋面傳來,難以想像蕃薯竟然能生長在這片熱燙的沙地上。赫然發現眼前的田地到底是一棟背倚竹圍的紅磚厝,旅行永遠都有無法預料的風景。古厝前有座水橋,平靜的引水到前方,聽不到流水聲的我嘗試壓低視角的注視這裡的一景一物,目框裡的水橋和古厝讓我覺得愜意極了!

古厝格局為一正廳帶二護龍的典型合院,外觀上正廳和護龍的磚紅色明顯有別,護龍的磚牆顏色偏粉橘,應為晚近擴建的結果,比較下來正廳的面牆呈現的磚紅色依舊飽滿,這種歷久彌新的風華都因為TR磚。走近一看,牆面的折角處露出磚頭底面就有菱格紋和TR凸字,這種TR磚可是讓許多日治時期的建築屹立不搖的主因,這種高壓磚的燒製過程比起一般紅磚可是多了許多手續,目的是讓紅磚更耐熱抗寒,質地結實不易碎裂,可想而知早年朱氏古厝起建的用心和遠見。

古厝人去樓空,院埕堆滿雜物,草藤沿壁蔓生似乎想吞噬這夕陽色的磚牆,荒蕪亦蕭條,只是難掩哀傷的我,留意到正廳屋脊上的碗瓷剪黏是細膩的花葉和鳥獸,作品雖然凋零,風韻猶存。正廳馬背有罕見之處,除了典型的火型馬背,還有一種變體馬背,上半部作火型的銳角、下半部作水型的雲線,這略似葫蘆狀的馬背是第一次見得,讓人對下六股朱氏古厝留下深刻印象。其實傳統建築並非一成不變,反而許多因地制宜或因人而異的創意變化才是認識傳統建築的樂趣所在。

古厝附近有一株百年雀榕,鄉民為其綁上紅布條,認定大樹的靈性,雀榕老樹的樹根盤據著一座長4米、高約80cm的石磊,石磊堆成梭型,原因未明。站在大葉雀榕的樹冠下,豔陽透過枝葉的剪影化成無數閃爍的芒光,彷彿星空一片。突然樹上一陣黑影有了動作,一隻大冠鷲倏的揚起長翅衝出樹梢,姿態威嚴的在空中盤旋,樣似在宣告地盤。意外的是低空竄出2隻大卷尾(烏秋),朝著大冠鷲反覆的啄擊,大冠鷲不敵大卷尾夫婦夾攻,振翅飛遠。大卷尾在繁殖期有護巢行為,此時的領域性極強,大卷尾夫妻常會啄人或攻擊其他來意不明的生物,以前就耳聞過大卷尾是少數會主動攻擊老鷹的鳥類,當時幸運的見證了這一幕,日後想想倒難為了這隻大冠鷲。



下六股古厝:新北市金山區下六股73號




2011.05.29
士林曹家莊→小油坑清水圳引水道下六股古厝頂瓦厝→李芑豐新厝→下瓦厝→金山慈護宮→萬里天護宮→和平島天后宮

2011.07.24
山仔后美軍宿舍→小油坑→朱氏古厝→金山舊機場→德昌居→頂瓦厝→下瓦厝→磺溪橋記念碑→威靈宮→水尾漁港







五月在下六股的田地上盡是新植的蕃薯藤,
蕃薯是台灣相當有名的作物,幾乎是戰後長大的孩子最深刻的食物,
回想在宜蘭後廍長大的母親說過以前三餐都會吃地瓜簽,
家裡沒菜就去摘地瓜葉來吃,蕃薯藤都拿去餵豬母吃,
而小孩最喜愛的零食之一就是去田裡挖不要的小地瓜去焢窯,
這群蕃薯囝仔難忘的滋味傳承到習慣城市生活的我而言,成了家的味道。





下六股古厝是一棟背倚竹圍的紅磚厝,格局簡單卻讓人心有戚戚焉,
旅行中永遠都有無法預料的風景,就像是我們可能會因為一隻貓對街角留下回憶。
人去樓空的三合院姿態安詳,眼前那山牆上的紅磚在午後陽光照射下,色調溫暖窩心。





古厝格局為一正廳帶二護龍的典型合院,外觀上正廳和護龍的磚紅色明顯有別,
比較下來正廳的面牆呈現的磚紅色依舊飽滿,這種歷久彌新的風華都因為TR磚。





古厝人去樓空,院埕堆滿雜物,草藤沿壁蔓生似乎想吞噬這夕陽色的磚牆,荒蕪亦蕭條。





走近一看,牆面的折角處露出磚頭底面就有菱格紋和TR凸字,
這種「TR磚」可是讓許多日治時期的建築屹立不搖的主因,
這種高壓磚的燒製過程比起一般紅磚可是多了許多手續,
目的是讓紅磚更耐熱抗寒,質地結實不易碎裂,可想而知早年朱氏古厝起建的用心和遠見。





古厝後院有一口古井,昔日此景裡會有婦人打水洗衣的畫面嗎?





我留意到正廳屋脊上的碗瓷剪黏是細膩的花葉和鳥獸,作品雖然凋零,風韻猶存。





正廳耳房的屋脊上繪有牡丹花,這是一種「濕壁畫」通常在壁面上的灰泥未乾之際,快速下筆才能留下作品。





正廳馬背有罕見之處,除了典型的火型馬背,還有一種變體馬背,
上半部作火型的銳角、下半部作水型的雲線,這略似葫蘆狀的馬背是第一次見得,讓人留下深刻印象。
其實傳統建築並非一成不變,反而許多因地制宜或因人而異的創意變化才是認識傳統建築的樂趣所在。





站在大葉雀榕的樹冠下,豔陽透過枝葉的剪影化成無數閃爍的芒光,彷彿星空一片。





突然樹上一陣黑影有了動作,一隻大冠鷲倏的揚起長翅衝出樹梢,姿態威嚴的在空中盤旋,樣似在宣告地盤。





意外的是低空竄出2隻大卷尾(烏秋),朝著大冠鷲反覆的啄擊,大冠鷲不敵大卷尾夫婦夾攻,振翅飛遠。
大卷尾在繁殖期有護巢行為,此時的領域性極強,大卷尾夫妻常會啄人或攻擊其他來意不明的生物,
以前就耳聞過大卷尾是少數會主動攻擊老鷹的鳥類,當時幸運的見證了這一幕,日後想想倒難為了這隻大冠鷲。





古厝附近有一株百年雀榕,鄉民為其綁上紅布條,認定大樹的靈性,
雀榕老樹的樹根盤據著一座長4米、高約80cm的石磊,石磊堆成梭型。
我默默注視著遠方的無名古厝,也許這真是一處不起眼的離塵俗景,
卻充滿讓人嚮往的恬靜、安樂和清閒,於是我振筆寫下,紀念這須臾的邂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immylin 的頭像
    jimmylin

    島上旅行‧Jimmy Island

    jimmy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