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虎尾第一公有零售市場,昔稱中央市場,內外有120座攤位,各式生鮮南北貨一應具全。
一位賣乾貨材料的歐吉桑說自小到大都在市場裡生活,推算起來這幢建築有70年的歲月了,
市場的屋頂由鐵架支撐,而各攤位的檯基外貼白色瓷磚,檯面以磨石子製作,乾淨美觀。
我喜歡在傳統的菜市仔裡面感受人情味,且靜靜在這看似混亂的空間裡找到記憶的焦點...
虎尾│第一零售市場‧菜市仔的老建築 攝影:2010.10.31
虎尾超乎想像的留有一座日治時期啟用至今的市場建築,躲在加蓋的騎樓內,傳統的鐵架屋頂和簡潔的牌樓立面曖曖內含光,表露虎尾老街的璀璨榮景。
一位賣乾貨材料的歐吉桑回憶這間市場有70多年的歷史,自小到大都在市場裡生活。虎尾第一公有零售市場,昔稱虎尾中央市場,內外總計120座攤位。市場建築配置呈L型,動線三端皆設有進出口,出入口作有雨庇。屋架為芬克式桁架(Fink truss),常出現在縱貫線鐵路的月台和市場。屋頂保留木板並加蓋鐵皮,原設計的氣窗亦繼續延用。市場建築的大量開窗和百葉,早期室內採光應該非常充足。攤位的檯基外貼白色瓷磚,檯面以模石子製作,維護和清潔都很容易。由於虎尾中央市場屬於早市,中晝以後買賣就聚集在中正路兩側的店家,市場建築內的氣氛因此格外清靜。
如果虎尾市場自治會瞭解這幢建築的價值,菜市仔可怕的老舊問題也許會是可觀的懷舊潛力。毫無遮掩,於是,再一次逼近了時光旅行。
虎尾中央市場(虎尾第一公有零售市場):雲林縣虎尾鎮中正路76號
2010.10.30~31雲林行
2010.10.30:鱉潭莊趕宅→埔南荷蘭公廟→蔡厝農場2號井→虎尾合同廳舍館→虎尾興隆毛巾工廠→崙背奉天宮→崙背綠色隧道
2010.10.31:虎尾第一街→虎尾貨物掛→虎尾鐵橋→二期稻→虎尾驛→虎尾圓仔冰→第一零售市場→鱉潭莊宅→箔仔寮漁港

↗中山路上的虎尾鎮第一零售市場正面外觀。
這排騎樓內藏了一間70多歲的老市場,這是古蹟名冊上找不到的歷史建築。

↗虎尾第一零售市場西側的中央街老街,簡樸的日式木造街屋為特色。

↗虎尾第一零售市場(虎尾中央市場)的山牆。

↗第一市場的中山路入口,各式南北貨夾道歡迎。
老市場的周圍蓋滿了店屋,封存了菜市仔一甲子的不變風景。

↗虎尾第一零售市場,舊名「虎尾中央市場」。

↗第一市場內有一棟活古蹟,從日治時期沿用至今的老市場。
這間老市場格局呈L型,L型的三端點皆設有出入口,樓面造型工整。

↗老市場被滴水不漏的鐵皮雨棚包圍,意外的保留相當完整的建築風貌。
↗
從雨庇的簷條到插角的收邊都有嚴謹的細節可看。
↗
市場樓面的採光窗,不知亦否是氣窗。
↗市場呈現「L」型。
↗來虎尾第一市場買菜時可以看看菜攤和一般有什麼不同?
這種檯子可是用磨石子砌出來的,現在幾乎找不到師傅作了。
↗攤位的檯基外貼白色瓷磚,檯面以磨石子製作,維護和清潔都很容易。
↗虎尾第一零售市場的室內空間。
屋頂挑高,外牆大量開窗,四周未加蓋前其採光條件應相當良好。
↗
陽光透過屋頂的氣窗投射在磨石子的攤位上,呈現出一顆顆白花花的石米被拋光的色澤。
↗屋架為芬克式桁架(Fink truss),常出現在縱貫線鐵路的月台和市場。
屋頂保留木板並加蓋鐵皮,原設計的氣窗亦繼續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