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水資源豐富,造就廣大良田,日治時期已是台灣三大米倉之一,「葉宜興」為宜蘭早期經營米糧生意的商號,
米行為前宜蘭市長葉煥培祖父葉和睦所經營,葉和睦之子葉長椪並曾任日治時期宜蘭街「蘭陽米商組合」之代表人。
由於葉家經營米糧事業有成,因此於宜蘭舊城外興建宅第,並於大正9年(1920)竣工,建築為單進四護龍的三合院;
由於城外腹地寬闊,葉宅完工初期前埕還有一水池,合院周遭廣植亞歷山大椰,是宜蘭市內規模最大的傳統民居建築。
民國83年(1994)6月宜蘭市動工開闢民權新路東段,將葉宜興宅部分庭院和建築拆除,宜興大宅榮景不返....
宜蘭│葉宜興宅 攝影:2009/01/28、2011/09/11
宜蘭水資源豐富,造就廣大良田,日治時期已是台灣三大米倉之一,「葉宜興」為宜蘭早期經營米糧生意的商號,米行為前宜蘭市長葉煥培祖父葉和睦所經營,葉和睦之子葉長椪並曾任日治時期宜蘭街「蘭陽米商組合」之代表人。由於葉家經營米糧事業有成,因此於宜蘭舊城外興建宅第,並於大正9年(1920)竣工。葉宜興宅為單進四護龍的三合院,由於城外腹地寬闊,葉宅完工初期前埕還有一水池,曾為宜蘭市內規模最大的傳統民居建築。
民國38年(1949),葉家於三合院右外護龍後加建一棟洋樓,年代參考《宜蘭市誌》歷史建築相關撰文。葉家洋樓樓高兩層,建築帶有昭和時期現代主義風格,相較於巴洛克的繁複華麗,現代主義強調返樸歸真,化繁為簡並且沒有過多的裝飾,除了必要的開窗、和空間機能外,造型上純粹以幾何為主,諸如窗戶、露台、階梯形狀都非常工整,整體建築強調的反而是一種簡潔和秩序。
99年1月15日時,探訪二結王公廟意外發現「葉宜興」商號。昭和7年壬申年(1932)二結王公廟重修的捐獻名錄中記載了「葉宜興 金十圓」,讓人好奇在昭和年間的十圓相當於今日幣值的多少。名錄中的「葉順興」可能也與宜蘭葉家有關。
葉宜興商號會出現在二結是可以理解的,日治時期全宜蘭最大的榖倉和輾米廠就在二結,因為二結位於蘭陽平原的中心,日治早期本地曾以糖業和造紙產業繁榮,後期鐵公路開拓,地利之便讓日人於昭年5年(1930)將榖倉設置於此,負責收購蘭陽溪以南的稻榖;由於葉宜興是經營米糧之商號,商號出現於此完全由來有因。今日二結榖倉已登錄為宜蘭歷史建築,二結王公舊廟轉型文化館保存,宜蘭葉宜興宅則歷經風波僅存殘跡。
土地更新?葉宅的窮途末路
民國83年(1994)6月宜蘭市動工開闢民權新路東段,將葉宜興宅部分庭院和建築拆除,由於老宅產權持分人眾多,家族對於古厝存廢意見分歧,終致族人陸續遷出,葉宜興宅保存每況愈下。民國93年(2004)12月,屋主自行拆除葉宜興宅正廳,列入古蹟破局,文化局緊急搶救部分構建,爾後又獲葉家後代捐贈家具予以典藏。至今葉宜興宅僅存一條略微完整的右外護龍,和一幢洋樓,依舊見證著少數葉家人對祖產的堅持。
民國98年(2009)沉寂已久的葉宜興舊址,出現了怪手和載重車,大型機具開始快速整地清理廢材,這樣舉動證實了古厝四周的施工公告。終於,新房子像是成長快速的怪物一樣,霸佔了讓人懷念的葉宜興宅舊址,高調的宣讀著葉宜興宅已經不復存在。然而,舊樓換新屋的轉變終究完全符合都市更新的普遍期待,於是乎我藏起多餘的留戀,向回憶告別,顯然這古厝已經趕上了光陰列車,懷舊的旅人們是否早就無法買票入座了?
有人曾說:「走的時候,是為了達到另一個境界;停的時候,是為了欣賞人生」,面對缺了大半的拼圖就更不該灰心,童話故事都是刻意杜撰的,顯然換個角度世外依舊遍佈著美麗的風景;葉宜興宅從沒有死去,只是有越來越多人屈就現實選擇遺忘,但你可以穿越悲傷,來拜訪擁有一條右護龍和一幢洋樓的宜蘭鼎食之家「葉宜興宅」,心念一轉就是海闊天空了!
#1
轉載自《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宜蘭老照片》網站之宜蘭葉宜興宅舊照。
葉宅為單進四護龍之合院,宅第坐東向西,並於民國38年(1949)增建一座洋樓;
葉氏一族以經營米糧事業起家,腹地開闊的葉家古厝為宜蘭市相當具代表性的傳統民居。
#2
轉載自《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宜蘭老照片》網站之宜蘭葉宜興宅舊照。
葉宅正廳明間作凹壽,置木隔扇門。葉宅外牆以紅磚修築,牆基敷以洗石子,外觀簡樸。
#3
轉載自《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宜蘭老照片》網站之宜蘭葉宜興宅舊照。
葉宅右護龍山牆為斗子磚砌,院門上有「葉宜興」字號,今日猶存。
#4
轉載自《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宜蘭老照片》網站之宜蘭葉宜興宅舊照。
葉宅四周數量壯觀的椰子樹林為昔日本地的地標。
#5
轉載自《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臺灣舊照片資料庫》宜蘭で見た窗仔と門戶。
#6
轉載自《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臺灣舊照片資料庫》宜蘭で見た窗仔と門戶。葉宜興宅的綠釉花磚窗蔚為特色。
#7
2009年1月宜蘭葉宜興宅遺址全景,右為洋樓,左為葉宅右外護龍殘跡。
#8
葉宅僅存之右外護龍,山牆有經過整理,狀況良好。
#9
民國83年(1994)6月宜蘭市動工開闢民權新路東段,將葉宜興宅部分庭院和建築拆除,
由於老宅產權持分人眾多,家族對於古厝存廢意見分歧,終致族人陸續遷出葉宜興宅保存每況愈下,
至今葉宜興宅僅存一條略微完整的右外護龍,依舊鎮守著部分葉家人對土地的堅持。
#10
「葉宜興」泥塑門額。
#11
「葉宜興」為宜蘭早期經營米糧生意的商號,米行為前宜蘭市長葉煥培祖父葉和睦所經營,
葉和睦之子葉長椪並曾任日治時期宜蘭街「蘭陽米商組合」之代表人。
#12
羅東二結鎮安宮的昭和年間重建捐獻名錄上的「葉宜興」與「葉順興」。
#13
綠釉花磚窗為宜蘭葉宜興宅的一大特色,裝飾味濃厚,且兼備通風採光功能,本島東部僅見於此。
#14
S磚。葉宅於大正9年(1920)竣工,全宅磚材以T.R磚和S磚混用;
「T.R」為臺灣煉瓦株式會社Taiwan Renga的英文縮寫,而S磚的「S」說法歧異,
但總不可能是超級紅磚Super Renga的縮寫吧?
#15
葉宜興宅右護龍殘存的斗栱。
#16
參考《宜蘭市誌》葉宅洋樓建築年代約為民國38年(1949),洋樓樓高兩層,帶有昭和時期現代主義風格,
相較於巴洛克的繁複華麗,現代主義強調返樸歸真,化繁為簡並且沒有過多的裝飾。圖為葉家洋樓和老芒果樹一景。
#17
外觀簡潔的葉家洋樓。
#18
葉宅洋樓的後門作切妻破風雨庇和八角窗。
切妻破風雨庇因為造型簡潔更有遮陽、避雨之功能,迄今仍廣為臺灣民眾所喜愛,已歸化為本島常見的建築語彙。
#19
葉宅洋樓的水平飾帶。
#20
門口的老燈具使「家」的印象充滿了溫暖和鄉愁。
#21
除了開窗、和空間機能外,葉宅洋樓在造型上純粹以幾何為主,
諸如窗戶、露台、階梯形狀都非常工整,整體建築強調的反而是一種簡潔和秩序。
#22
葉宅洋樓的時代表情。
#23
菱形氣窗。
#24
每況愈下的葉宜興宅。
#25
葉宅洋樓正門口旁的青楓老樹,幾片楓葉紅顏滄桑等待落葉歸根。
#26
舊屋換新屋完全符合都市更新的普遍期待,於是乎我藏起多餘的留戀,向回憶告別,
顯然這古厝已經趕上了光陰列車,懷舊的旅人們是否早就無法買票入座了?圖為葉宜興宅遺址上的土地界標樁。
#27
民國98年(2009)沉寂已久的葉宜興遺址,出現了怪手和載重車,
大型機具開始快速整地清理廢材,這樣舉動證實了古厝四周的施工公告。
無力的市井小民如我,我唯一的武器就是相機,紀錄過程就是我的寧靜革命。
#28
葉宜興宅僅存的右護龍,圖為右護龍外露的棟架,穿斗式的屋架為宜蘭常見的作法。
如此堅固的古厝最終仍須委屈於時局,宜蘭的歷史舞台又少了一個能歌善舞的班底了。
#29
想想葉宅自民權新路事件之後逐漸荒廢,心中總有無名的苦毒,苦毒著我對原鄉的憧憬,
也許我從不曾希望葉宜興宅能重生回來,只是土地上的人們需要療傷?圖為葉宜興宅屋後的民權新路。
#30
我關心葉宜興宅已兩年有餘,民國98年(2009)10月葉宅開始整地,施工單位旋即在舊址上興建一棟大型建築,
我無力之際只能動筆紀念葉宅最後的尊嚴;在這都市更新的事件告一段落後,是悲或喜都不重要了,因為剩下的就是造化了。
#31
診所業已風光落成,葉宜興宅的殘跡還有多少歲月能帶我們的後世跨越這現代化競賽下的鴻溝?
新房子像是成長快速的怪物霸佔了讓人懷念的葉宜興宅遺址,高調的宣讀著葉宜興宅已經不復存在。
#32
葉宜興宅的都市更新風波起始於宜蘭市民權新路段的土地徵收。
#33
有人曾說:「走的時候,是為了達到另一個境界;停的時候,是為了欣賞人生」,
面對缺了大半的拼圖就更不該灰心,童話故事都是刻意杜撰的,
顯然換個角度世外依舊遍佈著美麗的風景,破碎化的葉宜興宅還是充滿機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