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6696.JPG

↗頭城老街上有一間相傳創建於清嘉慶元年(1796)的媽祖廟,廟名「慶元宮」,有開蘭第一廟之美稱;
然則吳沙自嘉慶二年(1797)始成功入墾宜蘭,神祇的奉靈安座較可能在同年或以後,顯然創建之年仍待詳查。
全殿建築雖歷經修繕,仍保留了相當數量的清光緒年間的石雕,取材全為砂岩,綜覽石獅、螭虎窗雕工不假修飾。
根據三川殿牌樓面的石雕落款顯示光緒己丑15(1889)曾經修築過,但中門楹聯卻寫「歲在屠維赤奮若橘相之月」,
屠維赤奮若為《爾雅‧釋天》所載的年代寫法,表示已丑年,這是指光緒15年(1889),抑或更早的道光15年(1829)







頭城│慶元宮‧石作年代之解
                                              攝影:2008.09.222010.03.30                撰文2011.04.15

頭城老街上有一間傳聞創建於清嘉慶元年(1796)得名「慶元宮」的媽祖廟,廟體雖歷經修繕,仍保留大量清遺古物,其中又以石作的表現讓人印象深刻。綜觀宜蘭清代廟祠構築常用磚木,石材集中用作柱礎、牆基及鋪面,頭城慶元宮的前殿樓面建於清光緒年間且是全石作,無疑十分珍貴。從前殿石柱上的楹聯字句中常提及昔日廟前是烏石港的水域,只是滄海桑田,港灣淤積不復見,今天的慶元宮成了標座頭城老街和烏石港遺址相互關聯的地標,延續著在陸化的水路上生活的人們對海的敬仰。


廟名慶元取「嘉慶元年」之意

清嘉慶元年(1796)由福建漳州人吳沙率漳、泉及粵三籍人士自淡蘭古道進入蘭陽拓墾,並在今烏石港遺址的南方圍地進據,此舉引起噶瑪蘭各社的恐慌,引發戰鬥,吳沙之弟吳立戰死,最後吳沙率眾轉退三貂。隔年(1977)噶瑪蘭蕃社流行天花症,吳沙施藥救人獲得各社感激,終順利獲得土地,並建立開蘭的第一個據點「頭圍」(今頭城),爾後墾民自頭圍往南入墾建立二圍(頭城鎮二城里)、三圍(礁溪鄉三民村)、四圍(四城)乃至五圍(宜蘭市),也有不少地名諸如湯圍(礁溪鄉德陽村)、民壯圍(今宜蘭壯圍),這些今日依舊耳熟能響的地名都與清代墾拓悠關。頭城位於蘭陽平原的北端,是先民開拓蘭陽平原的第一個據點,頭城遂得「開蘭第一城」之美譽。

頭城慶元宮主祀天上聖母,為頭城現存創建年代上溯最早的老廟,位於頭城老街的中心。本廟創立年代據坊間資料的說法多數都上推至嘉慶元年(1796),此年為吳沙率三籍人士入墾之年,據說同年頭城媽祖廟創建,廟名「慶元」便是取自「嘉慶元年」;然則吳沙於嘉慶2年(1797)始成功入墾,又神祇的奉靈安座較可能在嘉慶二年同年或以後,顯然「慶元」並非創建年,「慶元」是否可以解釋為紀念嘉慶元年的首墾。


石雕落款「屠維赤奮若」係指光緒
15

頭城慶元宮的三川殿的牌樓面取材全為砂岩,從現今全台眾多清代古廟觀之,保有砂岩石作的牌樓面已十分鮮見,一般來說砂岩摸起來若能感受到細粉狀的顆粒觸感,多為本質脆弱且不耐風雨日曬,又依各地環境條件不同、人為干擾等影響,石材的狀況好壞難斷,扣除自然因素外,石牆風化常見肇因不外乎鑽牆埋管、屋頂漏水、上漆不當。慶幸慶元宮的百年石作能保有原樣其可貴之處瑕不掩瑜,實為宜蘭清代寺廟的代表。

根據三川殿牌樓面的石雕落款顯示光緒己丑15(1889)曾經修築過,但中門楹聯卻寫「歲在屠維赤奮若橘相之月」,「屠維赤奮若」為《爾雅‧釋天》所載的年代寫法,「屠維」是「已」的專名,「赤奮若」是「丑」的專名,「屠維赤奮若」即表示「已丑年」,但是這樣的曆法古稱不禁讓人懷疑這裡的已丑年是指光緒15年(1889),抑或可能是更早的道光9年(1829)?

筆者曾想就落款人「頭圍縣承會稽朱應錫謹題」查起,翻開《續修頭城鎮誌〈上〉》書中的〈噶瑪蘭廳頭圍縣承一覽表〉中明列各縣承的姓名、籍貫和20字以內的簡歷,籍貫出自浙江會稽的頭圍縣承據記載有2位:范邦幹、朱懋;范邦幹於嘉慶18年(1813)以羅東巡檢兼署,朱懋於道光2年(1822)由南投縣承調署,朱懋任頭圍縣承時間始自道光25月至道光410月(18221824);朱懋、朱應錫兩位假使為同一人,那慶元宮目前建物上可考年份應該能上推至道光9年。然則自朱懋始任頭圍縣承後到道光4年,直到道光9年朱懋不曾回任頭圍縣承,道光9年的頭圍縣承是牛壽增。受限當今頭圍縣承的資料只能上溯自咸豐年間,光緒年間空白,文史無徵下,因緣際遇的我再次注意到舊曆法「屠維赤奮若」一詞。

2011130日我參訪大肚磺溪書院,終於找到答案。磺溪書院俗稱「文昌廟」,為昔時大肚地區的文教中心,作育英才無數,今建築創建於清光緒13(1887),年代落款可見於前殿步口廊的點金柱。正廳保留了清光緒15(1889)的彩繪,落款時值「已丑臘月」,但其中一幅書卷畫,卻題「歲在屠維赤奮若臘月」,為什麼相隔兩地之遙的年代寫法會一樣,單憑這點就讓人很有想像空間,像是日本遺跡時常會出現的「皇紀兩千六百年」。「屠維赤奮若」會不會是清光緒15年又流行的一種用祠。我想關於頭城慶元宮石作的年代商確,應全為清光緒15年重修的結果。

只是有一點好玩的是頭城慶元宮全殿的石作幾乎都有年代落款,為何獨缺石獅、螭虎窗和麒麟堵沒有署名獻納者,這一點確實耐人尋味,但頭城慶元宮的石作風格統一,其粗曠雕工都像是相近時期的作品。

前殿中門石門楣刻雙龍奪珠,門楣左右收頭另刻龍馬負河圖、神龜背洛書,這樣的構圖實不多見。此外慶元宮的石雕最特別之處為:石獅。宜蘭市區內的媽祖廟「昭應宮」,是宜蘭縣內唯一一處曾經指定為國家第三級古蹟的歷史建物,其珍貴性在於廟內完整保留清道光年間延聘內地漳州師傅精雕細琢的作品,其中昭應宮的石獅更是全台青斗石石獅經典之一。之所以會提及到昭應宮的石獅,乃是近似的造型也出現在慶元宮的石獅身上,昭應宮的石作約完成於道光14(1834),顯然光緒15(1889)的慶元宮石獅是匠師依樣畫樣的結果。兩者最容易辨認的共通點即是獅頭的髮鬃中間會出挑鼓起。可惜慶元宮的石獅風化嚴重,近年廟方以黑白顏料勾勒石獅和其他石雕,每回參拜看到石獅一臉畫的無辜模樣,總是讓人既心憐又好笑。



 

頭城慶元宮:宜蘭縣頭城鎮和平街105號 


好文推薦:《臺灣石獅地圖》對頭城慶元宮石作年代的商榷 / 磅礡



IMG_9283.JPG

↗清嘉慶元年(1796)由福建漳州人吳沙率漳、泉及粵三籍人士進入蘭陽拓墾,卻與噶瑪蘭各社發生戰鬥,最後吳沙率眾轉退三貂。
嘉慶二年(
1797
)噶瑪蘭蕃社流行天花症,吳沙施藥救人獲得各社感激,終順利獲得土地,並建立開蘭的第一個據點「頭圍」。
圖為宜蘭市壯三福德廟內供奉的吳沙等開基先勇牌位,中間牌文「吳沙老大林明盞開闢蘭地一派祿位」。



IMG_4740.JPG

頭城慶元宮主祀天上聖母,為頭城現存創建年代上溯最早的老廟,位於頭城老街的中心。
廟埕的巨大遮雨棚雖然擋住媽祖廟的正立面,但無疑在遮雨棚的保護下也讓建築的木作和石雕免受風吹日曬,



IMG_4748.JPG

↗頭城慶元宮主祀天上聖母,為宜蘭境內清代古廟之代表,廟身格局為兩進三開間;
民國
4956年的重修將正殿改為水泥,縱然其規模仍以原始尺寸為依據,百年媽祖廟卻已不盡完美。



IMG_4749.JPG

↗正殿外觀仍保留了壓艙石板的牆基,另民國49年(1950)正殿拆除木棟架改為RC仿木結構重建。



IMG_4599.JPG

↗廟名「慶元」取自「嘉慶元年」,然則吳沙於嘉慶2年(1797)始成功入墾,又神祇的奉靈安座較可能在同年或以後,
不過無論創建年代是嘉慶元年?抑或比嘉慶元年以後?頭城慶元宮確實是開蘭首廟之一,歷史意義重大。



IMG_6672.JPG

↗光復後,民國49年正殿大修,正殿改為RC水泥仿木棟架,使正殿建築本身較無細節可觀。
正殿懸有一面「與天同功」匾為清光緒皇帝所頒,年代待查。



IMG_4438.JPG

↗正殿殿內的「與天同功」匾上的「光緒御筆之寶」方印。



IMG_4414.JPG

↗「寰海尊親」匾,道光戊申仲秋立(1848),噶瑪蘭廳眾信士一同敬獻。
目前懸掛於三川殿,此為頭城慶元宮已知立匾年代最久遠的匾額。




IMG_6870.JPG

「寰海尊親」匾的方印近拍;上為「風調雨順」、下為「國泰民安」。



IMG_6861.JPG

頭城慶元宮前殿的百年石雕秀面 。



IMG_4734.JPG

由於砂岩石作風化嚴重各式主題日漸模糊,廟方在石雕上加以黑白二色勾勒,其中尤以石獅一臉畫的無辜模樣,總是讓人既心憐又好笑。



IMG_4619.JPG

三川殿明間的砂岩石作螭虎窗。



IMG_4602.JPG

IMG_4603.JPG

中門楹聯落款「歲在屠維赤奮若橘相之月」的「屠維赤奮若」應為清光緒15年。



01.jpg

根據三川殿牌樓面的石雕落款顯示光緒己丑15(1889)曾經修築過,但中門楹聯由頭圍縣丞朱應錫的落款「歲在屠維赤奮若橘相之月」,
屠維赤奮若為《爾雅‧釋天》所載的年代寫法,「屠維」是「已」的專名,「赤奮若」是「丑」的專名,屠維赤奮若即表示「已丑年」,
但是這樣的曆法古稱不禁讓人懷疑這裡的已丑年是指光緒
15年(1889),抑或可能是更早的道光9年(1829)
 



_MG_1602.JPG

2011130日我參訪大肚磺溪書院,終於找到答案。磺溪書院俗稱「文昌廟」,為昔時大肚地區的文教中心,作育英才無數,
今建築創建於清光緒
13(1887),年代落款可見於前殿步口廊的點金柱。正廳保留了清光緒15(1889)的彩繪,落款時值已丑臘月,
但其中一幅書卷畫,卻題「歲在屠維赤奮若臘月」,為什麼相隔兩地之遙的年代寫法會一樣,單憑這點就讓人很有想像空間,
像是日本遺跡時常會出現的「皇紀兩千六百年」這樣的特殊寫法。「屠維赤奮若」會不會是清光緒
15年也流行的一種用祠。




IMG_4674.JPG

 慶元宮正殿的龍柱是砂岩龍柱,完成於光緒15年(1889),龍柱曾於民國58年(1969)重修一次



IMG_4633.JPG

頭城慶元宮前殿點金柱上的八仙浮雕是宜蘭廟宇的特色,諸如二結王公廟、羅東奠安宮、冬山振安宮等。圖為李鐵拐騎虎。



IMG_6879.JPG

IMG_6866.JPG

三川殿步口廊獅座木雕,造型拙趣十分迥異於宜蘭常見獅座造型。



IMG_4705.JPG

今日慶元宮尚存完整的清代構造:三川殿的木造屋架和石造立面、兩廊屋架、正殿龍柱和御路,及正殿部分外牆的牆基石材。
圖為三川殿步口廊的「牡丹鳳」木雕員光。




IMG_4692.JPG

頭圍街為頭城和平街的舊稱,有開蘭第一街之美稱,也是宜蘭縣內現存較完整的百年老街。
頭城老街的發展呈南北向,市街結構至同治年間已趨完整,頭城老街街的中心即是頭城慶元宮。
慶元宮的外廟埕據說早期曾是烏石港的水域,清代商船入港後可以沿著內河水路在此停泊。
圖為慶元宮正殿殿內咸豐癸丑年(
1853)的香爐,由頭圍街弟子鄭卯答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immy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