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傅肯一生行醫濟世,救人無數,時有免費義診之舉,據聞在傅肯未任職保正以前常下鄉診療,
縱然後來有保正身份,對於求診民眾仍親力服務,迄今傅家耆老仍對傅肯事蹟依然感到餘有榮焉。
根據《太保市誌》描述,日本時代傅氏家族花費約三十甲田地來興築祖厝,關於這點說法傅家人謙虛以對,
從傅肯博愛親民長期義診、貴為保正仍不倦發揚醫德,以待人寬厚而深得鄉野民心,傅肯應非好大喜功者,
近觀古厝沒有小木雕刻,廳內彩繪只是地方畫師作品,建築整體不及豪奢反倒簡樸秀緻,幸得後代用心保存。
傅肯古厝是太保人公認第二美的古厝,最美的傳統民居則是新埤徐述地古厝,可惜徐宅今非昔比,不及傅宅完好....







太保│傅肯古厝                                                                                        攝影:2013.03.01 


這年春天,我無法避免在一個安靜的午後拜訪傅肯古厝,在內埕上大聲呼喊了幾許時間,院埕總是立刻回歸安靜,我的聲音就像一顆小飛石激起的漣漪,在湖面瞬間消失。意識到左護龍的窗內傳出微微的鞋跟聲已經又等候了一段時間,這步伐來回走著,似乎在忙著什麼,我朝著紗門向內招呼,阿嬤終於發現了我。老人家親切的認真聽完我娓娓解釋來意,一轉眼右護龍的屋主也從睡夢中醒來,老先生不見外的多向我說了一些往事,並陪著我進行拍攝作業。

傅肯古厝原為一棟正身帶護龍的三合院建築,建於日本時代,而今右護龍已經改建為平房,但整體形制依舊維持傳統,另古厝的院牆門柱頂端種植榕樹,這種作法在日本時代始見台灣。古厝的建材部份取自地方、部份仰賴船運。門階的花崗條石,俗稱壓艙石,壓艙石就是早期船隻載貨來台時為了平衡船身抵禦風浪,事前安置在船艙的大石板,在台灣是很具代表姓的建築材料。出現在傅家的壓艙石最長有四米二,規格特殊。而正廳的屋檁和柱子採用福杉,福杉樹幹筆直,材質較輕,很適合作為結構材,由於福杉密度較低、含水率較高,外皮常出現直裂紋。至於古厝的磚材和板材就用台灣本土貨。正廳屋脊有剪黏和花磚裝飾,剪黏是用碗瓷片製作的浮雕,花磚是馬約利卡磁磚
(Majolica Tile),在台灣本島和外島看到的馬約利卡磚少數產自英國,多數是日本製造,原因是英國的磁磚燒製技術輾轉被日本學習,由於日本生產的這批花磚集中出現於日本大正年間(1912~1925),因此又得名「日本大正磁磚」,馬約利卡磚在當時台灣是所費不貲的裝飾材,常用於裝飾傳統民居的屋脊、牆堵、墀頭,少見者會用於拜帖、窗框、地板、樓梯,最特別會用於傢俱,諸如神桌、太師椅等,而金門即是台灣研究大正磁磚樣本最豐富的地方。

傅肯一生行醫濟世,救人無數,時有免費義診之舉,據聞在傅肯未任職保正以前常下鄉診療,縱然後來有保正身份,對於求診民眾仍親力服務。傅肯待人寬厚,深得民心,迄今傅家耆老仍對傅肯事蹟依然感到餘有榮焉。根據《太保市誌》描述,日本時代傅氏家族花費約三十甲田地來興築祖厝,關於這點說法傅家人謙虛以對,畢竟田地有良劣,售價從百円到一二千円不等,另從傅肯博愛親民長期義診、貴為保正仍不倦發揚醫德,應非好大喜功者,近觀古厝沒有小木雕刻,廳內彩繪只是地方畫師作品,建築整體不及豪奢,反倒簡樸秀緻,傅肯古厝是太保人公認第二美的古厝,最美的傳統民居則是新埤徐述地古厝。徐家是本地聞名的首富,古厝雕梁畫棟,並邀聘名家施工,小木作品繁多造型華美,彩繪作品題材豐富,名符其實的鼎食之家。

傅肯古厝的彩繪疑出自地方畫師所作,正廳內的板壁上,繪有「四愛」、「八仙」。四愛為羲之愛鵝、茂叔賞蓮、淵明採菊、李白醉酒,一般常見的「和靖詠梅」在此被李白醉酒取代。八仙中繪有何仙姑和李鐵拐,有獻瑞招福之意。其餘板壁上有墨字「家風端自守
  天命不吾欺」、「畫棟登天峻  朱欄映斗橫」等,落款「香山樵筆」。傅家正廳的門板上繪有門神,門神樣式為文官,手持「官帽」「天爐」,寓意「加冠添祿」。門額處寫有「福祿壽」,字型是螭虎團字。

傅家屋主指著左護龍方向,說那裡有一塊可能是太保王氏家廟的舊石雕。屋主說是他的阿伯在自家田地中發現這塊石板,因為上面有美麗的雕刻,就帶回家作為門前踏石。這是一塊刻著「旗球」的石堵,和王氏家廟保存的清代舊石雕風格和石料一致。太保王氏家廟係由王得祿提督府改建而成,屢經改建,保留文物眾多,誠如舊廟石雕、匾額、古鐘、神主牌位、朝服,或許部份命運乖舛,就像這石塊流落到傅家一樣,更甚者則像王氏家廟的清代石獅,則是遭竊後沉於大海。

傅家耆老透露早年曾有風水師來此向家族說明此宅風水不好,建議改建,傅家人卻視此為譏談。一棟地處大吉風水的宅第或許因而橫財萬貫,然而因福得禍招致家道中落、子孫坐吃山空仍是鑿鑿有據。傅家正廳的兩顆大紅綵球,是家中兒孫考上國立大學的博士後掛上的。傅家人知足常樂,早不為世俗所擾,太保傅家常存傅肯遺風,由衷景仰。





 





#1
傅肯古厝原為一棟正身帶護龍的三合院建築,建於日本時代,
而今右護龍已經改建為平房,但整體形制依舊維持傳統,
另古厝的院牆門柱頂端種植榕樹,這種作法在日本時代始見台灣。






#2
傅肯古厝的正廳明間仍維持舊貌,「明間」是指傳統建築中央之開間,
所謂的開間是指由四根柱子為基本,圍塑出來的矩形空間,是一個計算面寬的量詞,
古厝的明間往往作為公媽廳或神明廳使用,傳統以中為尊,這反映了大中至正的思想。
我喜歡傅肯古厝明間木屏上的木櫺窗,而簷柱下的石柱珠還是早期有錢人家才會出現的。





#3
傅肯古厝門階的花崗條石,俗稱壓艙石,是透過船運來台,台灣本島不產花崗石。
早期船隻運貨為了平衡船身抵禦台灣黑水溝的風浪,事前會在船艙安置大石板壓低重心,
壓艙石在台灣是很具代表姓的建築材料。出現在傅家的壓艙石最長有四米二,規格特殊少見。







#4
傅家屋主指著左護龍方向,說那裡有一塊可能是太保王氏家廟的舊石雕。
屋主說是他的阿伯在自家田地中發現這塊石板,因為上面有美麗的雕刻,就帶回家作為門前踏石。
這是一塊刻著「旗球」的石堵,和王氏家廟保存的清代舊石雕風格和石料一致。
太保王氏家廟係由王得祿提督府改建而成,屢經改建,保留文物眾多,
誠如舊廟石雕、匾額、古鐘、神主牌位、朝服,或許部份命運乖舛,
就像這石塊流落到傅家一樣,更甚者則像王氏家廟的清代石獅,則是遭竊後沉於大海。





#5
正廳門額處寫有「福祿壽」,字型是螭虎團字,畫法雅緻。
台中林姓祖祠、北港朝天宮皆有相似作品,疑為大正年間的流行元素。





#6
傅肯古厝正廳中門的門拔,門鈸有方便開關及叩門功用,外觀常作八卦造型,有避邪迎福之意,
門鈸在鄉間說法為「門環」,門環造型多變取決匠師手藝,像傅家古厝的門環就多加了一塊小罄牌。。





#7
傅老先生親切的認真聽我娓娓解釋來意,並不見外的多向我分享一些往事,並陪我進行拍攝作業,
出入正廳大門時,意外見得門板上的門神彩繪,這讓我想起雲林崙背枋南楊宅的柯煥章筆下門神。
傅家古厝的門神韻息古樸,樣式為文官,左右各持「官帽」「天爐」,寓意「加冠添祿」。





#8
門神右手持笏、左手端爐,頭戴官帽、身著朝服,是為文官祈福。





#9
傅肯古厝的彩繪疑出自地方畫師所作,正廳內的板壁上,繪有「四愛」、「八仙」。
遽聞正廳板壁是取自嘉義阿里山的檜木,檜木含油量高不易發生蟲蛀,也是台灣針葉五木中材質最高等的,
得力於良材,這些畫在木板上的傳統彩繪仍維持良好,傅家人從未補施新漆,因此仍能見到匠師的繽紛用色。





#10
四愛為羲之愛鵝、茂叔賞蓮、淵明採菊、李白醉酒,一般常見的「和靖詠梅」在此被李白醉酒取代。
八仙中繪有何仙姑和李鐵拐,有獻瑞招福之意,由於畫中未見款識,年代和作者皆不詳。






#11
龍邊板壁的墨字「畫棟登天峻  朱欄映斗橫」等,落款「香山氏筆」。
「蓬萊宮闕對南山,承露金莖霄漢間。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杜甫《秋興》八首其五(上)。





#12
虎邊板壁的墨字「家風端自守  天命不吾欺」,落款「香山樵筆」。
「西移稚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聖顏。一臥滄江驚歲晚,幾回青鎖點朝班。」杜甫《秋興》八首其五(下)。





#13
「香山樵筆」款識。






#14
古厝正廳側門門板上的花籃彩繪,雖然略已斑駁,仍在黑底上格外顯得耀眼華美,
品味那筆畫分明的墨線,填色謹慎不溢染和濃淡有緻的暈色,這正是傳統彩繪的迷人之處。






#15
傅肯古厝正廳的地板是尺仔磚,有別於相對花俏的多邊型尺磚(六角型和八角型),
這裡的尺磚是最原始的長方型樣式,尺仔磚是台灣最主要的地坪材料,廣泛用於廟廳和民宅室內。






#16
傅家古厝正廳的燈樑上懸有錫製天公爐,這款爐耳作象首是台灣普遍且具代表性的天公爐。





#17
傅家古厝正廳設有簷廊,這樣的設計可以克服台灣多雨氣候帶來生活上的不便,
玄關深度增加亦能減少屋內的西曬,簷廊也常作為裝飾重點,因而能豐富古厝的視覺變化,
傅肯古厝的步口棟架,原則上就是出挑斗拱的加長版本,斗拱以螭虎造型美化,特顯巧思。






#18
從步口棟架上的長雞舌可以判別是嘉義本地匠師所作,在嘉義傳統民居中可以發現雞舌構件都非常長,
有別於彰化或北部匠師愛用的短雞舌,而鄰近嘉義的雲林境內有時也能看到這種筆直展延的雞舌作法。






#19
正廳門楣上的彩繪風華盡褪,輪廓猶在,整體依稀可賞,這幅花鳥畫也有寓意嗎?!獨佔鰲峰?






#20
門楣彩繪上的人物,衣著上的礦物彩殘跡依舊鮮明典雅。






#21
正廳屋脊有剪黏和花磚裝飾,剪黏是用碗瓷片製作的浮雕,花磚是馬約利卡磁磚(Majolica Tile)
在台灣本島和外島看到的馬約利卡磚少數產自英國,多數是日本學習英國技術再製造的產品,
由於日本生產的這批花磚集中出現於日本大正年間
(1912~1925)
,因此又得名「日本大正磁磚」,
馬約利卡磚在當時台灣是所費不貲的裝飾材,常用於裝飾傳統民居的屋脊、牆堵、墀頭,
少見者會用於拜帖、窗框、地板、樓梯,最特別會用於傢俱,諸如神桌、太師椅等,
而金門即是台灣研究大正磁磚樣本最豐富的地方,本島的雲林、嘉義、台南、屏東亦甚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immy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