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26日得到網友發佈訊息,告知辳漁之家業已執行拆除作業!
這消息來的又快又急,日復一日看到大家的熱心回報,太多的遺憾和不捨突如其來的驚醒人們的關心。
辳漁之家是頭城鎮上現存的最老戲院,為頭城鎮農會於民國42(1953)冬籌建,民國45(1956)竣工,
係利用放置碾米小機械的土壟間倉庫改建的,是頭城鎮光復後的第一家戲院,為頭城鎮農會獨資經營。
10日我如願重回辳漁之家時,早今非昔比,只見門牌「西一巷10號」就喚起我對她的美麗記憶......





頭城│西一巷10號‧辳漁之家(19562011)                                                                                         攝影:2009.11.242011.12.10


小時候,第一次看電影的經驗不知幾次被我拿來向同儕說嘴,如果說這樣的故事能藉由一棟老房子保存下來,或許因為一棵樹的茁壯,我們可以夢想整片森林。面對頭城鎮上最老最早的戲院「辳漁之家」業已進入拆除之際,當地寧靜無聲的氛圍,更讓人感到不安。

辳漁之家是頭城鎮上現存的最老戲院,為頭城鎮農會於民國
42(1953)冬籌建,民國45(1956)竣工,係利用放置碾米小機械的土壟間倉庫改建的,是頭城鎮光復後的第一家戲院,除了提供鎮民娛樂休閒所需,亦作為農漁會的重要集會場所平日放映電影,兼演內臺歌仔戲、歌舞劇,最初由農會自行經營,民國50(1961)公開招租,風光一時。每年農民節、漁民節當天,免費招待農漁民憑證入場觀賞,農漁民都會把握機會,擠進戲院看免錢的電影,蔚為美談(註1)。民國58(1970)五月20日頭城鎮第二座大型戲院啟用,由頭城鎮公所和護林協會共同集資興辦,內部設備新穎,座席可容納千人故名「大千戲院」,對辳漁之家的票房影響不小。自民國59(1970)六月起,頭城鎮可以收到電視的播放訊號,隨著電視機的普及,戲院的娛樂功能逐漸被取代,辳漁之家票房每況愈下。民國72(1983),辳漁之家正式結束營業,此時正值台灣國產片市場不景氣,和錄影帶出租業興盛,各大戲院面臨轉型或提高服務品質以鞏固票源的考驗。民國75(1986)戲院內部改裝與隔間,轉型為店鋪街,有小吃部、國術館、美髮店、服飾店等,爾後於90年代店鋪街內開設網咖「天下網路世界」,因個人電腦和網路普及,網咖榮景曇花一現。

辳漁之家的建築最醒目的就是牌樓面,階梯型的山牆上搭配垂直飾帶,外觀極簡的線條反現出流行於昭和晚期至光復後的現代主義精神,惟牆上出現的幾處勳章紋是揉合巴洛克樣式的設計。牆上有「辳漁之家」石板刻字,其中「辳」平常少用因此識者幾希,辳字發音同農,乃農的甲骨文字,辳乃「林」「辰」組合,古人伐林開荒、用蜃蛤殼
(大型蚌殼)耕耘,從林從辰謂「辳」。

戲院的屋頂是由桁架、木板、黑紙、鐵皮組成,桁架為芬克式桁架
(Fink truss ) (註2),是一種西洋式的三角形鋼樑屋架,在台灣最常見於鐵道月台,鋼樑搭接處的鉚釘是一種古老工法,後期被螺釘取代。桁架上有20根木樑包含脊樑,選用柳杉,柳杉為日據時代在台灣大量砍伐樟殼林及檜木林後的人造林樹種,由於柳杉生長速度快,樹幹筆直,40年即能成材,經日人大力推廣,外來種的柳杉遂成為台灣造林大宗,或許在辳漁之家的柳杉屋樑是採用第一代柳杉。木樑上鋪設長條木板作為屋頂面,外敷俗稱「黑紙」的油毛氈。鐵皮則是最後為防漏水加蓋。

戲院前種了四株一排的亞力山大椰子 (註3),亞力山大椰子在早期十分少見能代表權勢,這是受到日本人喜好的影響,其實日本人最初只是想把台灣塑造的更符合熱帶國家的氣息,才在台灣本地廣泛種植了各式的椰棗科植物,台大的椰林大道
(大王椰子)是佳例。一般而言亞歷山大椰子可以憑樹幹的環紋來估算樹齡,辳漁之家這批總高逾12米以上,樹幹的環紋平均將近450圈,正常一棵亞力山大椰子一年約會脫落6片葉鞘並增加6個節數,可以確信這些亞力山大椰子的樹齡已達70年多或更老,很有可能在民國45年辳漁之家開幕前後所種植。這排高聳的椰子樹搭配著戲院的巨大牌樓面,是辳漁之家沉寂多年來唯一不變的景象,尤其在藍天白雲下,這面風景更是洗盡鉛華。

100
126日得到網友發佈訊息,告知辳漁之家業已執行拆除作業!這消息來的又快又急,日復一日看到大家的熱心回報,真正錯愕的是有太多的來不及,突如其來的驚醒人們的關心。終於當10日我如願踏上辳漁之家時,老椰子樹已經砍成數節棄置,無力回天;建築立面猶存,內部除隔間牆面外悉數清空,屋頂只剩下老舊的桁架待拆,地上滿是油毛氈的碎屑。只見門牌「西一巷10號」時,終於喚起我對她的美麗記憶,工人吆喝著要我注意安全,因為抓斗車正在戲院門口清理鐵皮。一位記得辳漁之家那戲院光景的阿婆,如往常騎車返家時,卻在雨中停下來,她眼光有眷戀的逗留,是否回憶湧現?我笑笑的對阿婆說「這戲院聽說要拆掉了」,阿婆無奈的回答「沒聽人說…」,或許除舊布新早被默許為常則。

頭城鎮公所已將頭城公學校校長宿舍改為李榮春文學館,李榮春世居宜蘭頭城,是台灣文學重要的第一代作家,筆下的許多風景如和平老街和媽祖廟,雖然蕭瑟許多仍如往昔美好。今年彰化小西人為爭取一棟御料理店「高賓閣」和台鐵職工福利會協商保留,當初一個很重要的價值在於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曾經來訪,眼前的荒屋未來可能將蛻變成見證賴和文學的歷史現場,更是串連起旅行彰化尋找賴和文學地圖的亮點。試想倘若莎士比亞故居為了容積率拆除、梵谷筆下的那片麥田因為農業轉型消失、蕭邦的鋼琴市價水漲船高就變賣,歷史將會多麼乏善可陳。辳漁之家的拆除已到尾聲,眼前氣派的戲院樓面何時倒下化為塵土早心底有數,頭城農會多年前拆除頭城穀倉的記憶猶深,輾轉又痛宰辳漁之家,我們若僅剩追憶的尊嚴,那明天頭城還有下多少故事能繼續生根?

 



「這是鎮上唯一的戲院,是農會獨資經營的,所以叫做辳漁之家戲院,門前橫流著一條小溪,穿過大馬路,橋的南端,…這裡以「辳漁之家」為中心,原是夜市最為活躍,人馬聚集的鬧區。」─《懷母P.132  李榮春(1914-1994)

「一過了中午,辳漁之家大戲院,歌仔戲的鑼鼓聲響徹雲霄似的,唱滾滾地關起台來。售票口擠著一大堆人爭著買票。戲院前一大片全為他們停車使用的空曠空間,已給腳踏車密密麻麻地,擠得沒有立錐餘地。很容易的想像得出觀眾踴躍盛況。」─《和平街
P.190  李榮春(1914-1994)





(1)、全段摘自續修頭城鎮志(下)》頭城鎮公所發行:本鎮電影院(戲院)沿革  P.458~459

(
註2)芬克式桁架(Fink truss ):一種洋式三角形屋架,以兩組中柱式桁架倒置,互相倚住而形成桁架,台灣縱貫鐵路月台常可見之。這種行架亦可見於台北西門紅樓市場。

(註3)亞歷山大椰子:棕櫚科,原產澳洲。樹幹直立單生無分支,表面並有落葉產生的環紋。葉叢生於頂幹,羽狀複葉。平均株高約20~30米,種植約10~15年會開花結果,雌雄同株,並用種子繁殖。


頭城辳漁之家地址:頭城鎮西一巷10號
 

 



#2   辳漁之家是頭城鎮上現存的最老戲院,為頭城鎮農會於民國42(1953)冬籌建,民國45(1956)竣工,
係利用放置碾米小機械的土壟間倉庫改建的,是頭城鎮光復後的第一家戲院,亦作為農漁會的重要集會場所。

戲院前種了四株一排的亞力山大椰子,椰子俐落筆挺的樹型和戲院的排樓面很相襯,是辳漁之家給人的第一印象。




#3   辳漁之家門前的亞力山大椰子在藍天白雲下的剪影洋溢著南島的氣息。
亞力山大椰子在早期十分少見能代表權勢,這是受到日本人喜好的影響,
其實日本人最初只是想把台灣塑造的更符合他們心目中對熱帶國家的印象,
才在台灣本地廣泛種植了各式的椰棗科植物,顯例如台大的椰林大道(大王椰子)。





#4   辳漁之家每日放映電影,兼演內臺歌仔戲、歌舞劇,最初由農會自行經營,民國50(1961)公開招租,風光一時。
每年農民節、漁民節當天,免費招待農漁民憑證入場觀賞,農漁民都會把握機會,擠進戲院看免錢的電影,蔚為美談。
民國
58(1970)五月20日頭城鎮第二座大型戲院啟用,由頭城鎮公所和護林協會共同集資興辦,場地更大又設備新穎,
內部座席可容納千人故名「大千戲院」,開幕之初對辳漁之家的票房影響不小,後因電視傳播普及,大型戲院相繼關門。




#5   民國72(1983),辳漁之家正式結束營業,此時正值台灣國片市場不景氣,和錄影帶出租業日益興盛。
民國
75(1986),戲院內部改裝與隔間,轉型為店鋪街,有小吃部、國術館、美髮店、服飾店等;
爾後於
90年代店鋪街內開設網咖「天下網路世界」,因個人電腦和網路普及,網咖榮景如曇花一現。





#6   辳漁之家內部改裝成店鋪街後,進駐行業多元,有小吃部、國術館、美髮店、服飾店等,生活所需樣樣俱全!




#7   戲院牌樓上有「辳漁之家」石板刻字,其中「辳」平常少用因此識者幾希,辳是農的甲骨文字,
辳乃「林」「辰」組合,古人伐林開荒、用蜃蛤殼(大型蚌殼)耕耘,從林從辰的行為謂「辳」ㄋㄨㄥˊ。
聽說這四字未來會被特別保留下來,無論放在倉庫作百年標本,抑或陳列在博物館紀念都讓人盼望成真。





#8   戲院的山牆頂的垂直飾帶。




#9   辳漁之家最醒目的就是牌樓面,階梯型的山牆上搭配垂直飾帶,
外觀極簡的線條反現出流行於昭和晚期至光復後的現代主義精神,幾何簡約流暢。





#10   牆上出現的勳章紋是揉合巴洛克樣式的設計。




#11   好懷舊的電影廣告板,有誰還記得宜蘭的大世界電影城在哪裡嗎?
印象中在南館市場,當年「鐵達尼號」我們全家就是買票在大世界欣賞的。





#12   辳漁之家也許沒有很多人知道,但一路之隔的宜蘭扶鸞的濫觴「喚醒堂」,
和日式料理「樂屋」就很眾所皆知,巷底的古早味挫冰「小涼園」更是夏日呷涼首選。
附近還有民國100年初甫整修完全的頭城車站站長及員工宿舍後,規劃成立的「文創頭圍園區」。




#13   辳漁之家的南側有一長條的掩體,用途未明,疑似防空壕。




#14  從頭城開成寺觀音殿遠眺,辳漁之家的屋頂加蓋已經拆除。 




#15
   樓梯轉角處裝飾的綠釉花磚格外亮眼。





#16
   戲院的屋頂是由桁架、木板、黑紙、鐵皮組成,桁架為芬克式桁架(Fink truss ) (1),是一種西洋式的三角形鋼樑屋架。





#17   永遠不要為了一棵樹放棄整片森林,只是當我們連一棵樹都無力守護時,遲早綠洲也成荒原。




#18   頭城農會多年前拆除頭城穀倉的記憶猶深,輾轉又痛宰辳漁之家




#19   資本主義:當原則與喜好衝突時,原則作廢!




#20
   門牌「西一巷10號」終將追隨辳漁之家一起汰舊,回憶找不到出口是隱痛難言。





#21  
亞歷山大椰子可以憑樹幹的環紋來估算樹齡,辳漁之家這批總高逾12米以上,樹幹的環紋平均將近450圈,
正常一棵亞力山大椰子一年約會脫落
6片葉鞘並增加6個節數,可以確信這些亞力山大椰子的樹齡已達70年多或更老,
感嘆椰子移植經費高於植栽既有價值,無形價值亦缺乏評估,一般工程多採取就地伐倒運棄,椰子樹便成了無用廢材





#22  
一位記得辳漁之家那戲院光景的阿婆,如往常騎車返家時,卻在雨中停下來,她眼光有眷戀的逗留,是否回憶湧現?
我笑笑的對阿婆說「這戲院聽說要拆掉了」,阿婆無奈的回答「沒聽人說…」兀自匆匆離去,或許除舊布新早被默許為常則。





#23  試想莎士比亞故居為了容積率拆除、梵谷筆下的那片麥田因為農業轉型消失、蕭邦的鋼琴市價水漲船高就變賣,歷史將會多麼乏善可陳。
辳漁之家的拆除已到尾聲,眼前氣派的戲院樓面何時倒下化為塵土早心底有數,我們若僅剩追憶的尊嚴,那明天頭城還有下多少故事能繼續生根?





#24  「一過了中午,辳漁之家大戲院,歌仔戲的鑼鼓聲響徹雲霄似的,唱滾滾地關起台來。售票口擠著一大堆人爭著買票。
戲院前一大片全為他們停車使用的空曠空間,已給腳踏車密密麻麻地,擠得沒有立錐餘地。很容易的想像得出觀眾踴躍盛況。」─《和平街李榮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immy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